1. 难度:中等 |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统治秩序自相矛盾的是 A.有教无类 B.知之为知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无为的自然本体
|
3.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A.兼爱主张深得所有人民拥护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
4. 难度:简单 | |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C.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和刑杀
|
5. 难度:简单 |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也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6. 难度:简单 | |
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张衡发明地动仪 B.华佗发明麻沸散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代书法艺术发展特点的是 A.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艺术个性化趋向明显 B.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出现了一批著名书法家 C.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书法艺术注重规范法度 D.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9.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
10. 难度:简单 | |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能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
11.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完全接近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12. 难度:简单 | |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相同点有 ①新教摆脱了宗教的体系 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④都反对因行称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也反对封建专制 B.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C.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
14. 难度:简单 | |
美国人认为宁可把权力切割得支离破碎,丧失效率,甚至自相矛盾,也不要权力的全面统一、高度集中。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一思想 A.三权分立 B.自由平等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
15. 难度:中等 | |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的哪句话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 A.他和牛顿共同创立的经典力学,使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他和牛顿一样,为经典物理学的创立做出卓越贡献 D.进化论掩盖了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
16. 难度:简单 | |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 B.对资本主义“理想王国”的失望 C.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D.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
17.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流派中,最能体现个性化特点的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
18. 难度:简单 | |
“他的音乐光影斑驳、精妙多姿。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贝多芬的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的皓月,而他的音乐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淡月,清幽雅深。”这里的“他”应是 A.牛顿 B.卓别林 C.德彪西 D.莫奈
|
19. 难度:简单 | |
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
20. 难度:简单 | |
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 C.洋务派要实施新政 D.学习西方的科技
|
21. 难度:简单 | |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2. 难度:简单 | |
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23.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25.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本质特征是 A.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26. 难度:中等 | |
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C.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
27. 难度:简单 |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美国领导的沙漠风暴行动通过摧毁伊拉克的通讯能力而将其击溃,由此证明那些像使用巡航导弹一样得心应手地使用奔腾处理器的勇士能够决定战争胜负。”这说明 A.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人而是武器 B.战争不再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 C.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战争性质 D.电脑技术在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
28. 难度:中等 | |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
29. 难度:简单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的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信息高速公路 C.“教育大革命” D.“三个面向”
|
30. 难度:中等 | |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19世纪60年代创作素材极其缺乏 B.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C.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
31. 难度:困难 |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组人物的派别及向西方学习的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8分)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