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黑龙江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材料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史记·周亚夫传》记载,窦太后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材料可以确定

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做出的决定            B.皇帝凡事要与丞相商议决定

C.“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D.西汉早期的丞相位崇权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梁启超认为,在汉朝,中国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革命,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这场革命指的是

A.推行郡县封国并存制                    B.设置刺史

C.实行察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自秦以来形成了三个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朝参”——决策军国大事;由“三公”或地位相当于“三公”的大臣主持的“集议”——通过并执行议案;“谏议”——谏臣要拿出提案供皇帝和中央决策时参考。“朝参”“集议”和“谏议”的作用发挥得最好的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说明

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威廉·弗格森在《希腊帝国主义》写道:“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可以佐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各邦之间贸易发达                      B.外邦人有公民权

C.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D.人们轮番而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罗马法规定:“对购买牲畜供祭神之用而不付价金,或出租牲畜将租金供祭神之需而租,用人不付租金的,则债权人有权对债务人的财产实施扣押。”这说明罗马法

A.重视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B.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对诸如宣战与媾和之类的城邦大事,握有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和终审权。这反映的实质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自由平等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一个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一天,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写在贝壳上。因为听烦了一个人的名字行使反对意见的民主权利,似乎成了所有民主制度的一大难题。该则材料表明雅典

A.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关                B.直接民主存在着局限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所有人都有参政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学家陈衡哲在《西洋史》中用“英国革命中的冲突势力”图来说明英国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和社会三个性质。作者在此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否认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B.用唯物史观解释英国革命性质

C.认为英国革命是多元发展的结果

D.解释方法深受社会史观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12年6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祝贺:“总统和首相们来来去去,但您仍在位。愿您皇冠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皇冠的光芒”是因为英国女王拥有最高行政权

B.“总统和首相们来来去去”是因为都由选举产生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光芒继续闪耀”表明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到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材料主要表明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哪部宪法的内容相近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I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12年由于有58个国家都进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因此被称为换届年,在美国和法国的大选中,奥巴马和奥朗德分别成为新任总统,回溯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与美国民主政体,有关两国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国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两国的内阁都由国会任命产生

C.两国总统都要对议会负责                D.两国总统都是本国的国家元首与军队统帅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美国独立之初,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曾谈道:“现代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汉密尔顿所说的“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是指

A.实行邦联制,缺乏统一的中央政府管理

B.保留奴隶制,造成南北方日渐对立

C.实行联邦制,确立了联邦至上的原则

D.1787年宪法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完成                        B.海外殖民扩张

C.德意志实现统一                        D.从法国获得巨额资金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

A.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B.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

C.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                D.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13次会议记录显示,为履行一项条约,“联军司令官决定把拆除临时政府管辖区以外的芦台炮台及山海关等炮台的工程交给临时政府负责并由它承担经费”。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主权独立已遭破坏                B.外国在华攫取了领事裁判权

C.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做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中国近代的下列重大事件中,与以上三种回应方式对应一致的一组是

A.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

C.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幼。”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

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成效:农田水利法的推行,不但使各地都大量兴建疏浚了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而且修治河北诸河,使其大致都能循河道流行,所出“退滩地”及用河中泥沙溉淤的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使得一大批“力田之民,脱身于公”,回到农业生产岗位上去,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尽其力”,自然也就使得尽可能多的土地能够“尽其利”。                       ——摘编自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二 监开封安上门的郑侠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入京任职时曾对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诸法的弊病,安石不答。……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吕惠卿、曾布等,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陆佃向王安石反映放青苗的官吏收受贿賂,但变法派竟以“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放纵新法执行中的腐败。

一摘编自黎东方《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0分)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3年7月28日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法令》和《地税改革条例》,宣布在全国实施地税改革。《地税改革条例》的内容要点有四。(1)地税的标准:课税的基准不是石高(即收获量),而是土地的价格(地价);(2)地税的税率:税率与丰收、歉收无关,以地价的3%为定率;(3)地税的形态:不是纳物(纳米),而是纳钱;(4)征税的对象:纳税者不是土地耕作者,而是土地所有者。         一摘编自《日本通史》

材料二 据统计,在1873年到1881年的九年里,共发生了305次农民暴动。其中在1873年最为集中,而且以同年在福冈县发生的农民暴动规模最大,有30多万人参加占暴动的农民冲击政府部门和邮电局,捣毁富豪的住宅以及高利贷者的钱庄,要求免除三年地税和停止建立学校,反对投机商人,反对征兵制。面对如火如荼的农民暴动,明治政府不得不在1877年1月将地税下降到地价的2. 5%,并规定村税不得超过地税的五分之一。                                              一摘编自《日本简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地税改革有何积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说明导致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条 ……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彼此同意放弃它们对于因为战争而担负的费用以及因为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二条 德国放弃其对俄国主张目前为止由于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以及德国及各邦的权利适用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法律和措施而可能产生的要求,以及可能由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或它的代表人对德国国民或其私权所采取的其他措施而产生的要求……

第三条 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应予立即恢复。双方对于接纳领事的条件应以专门协定予以规定。

第四条 双方政府并同意,一方居住在另一方领土内的国民的法律地位和相互贸易和经济关系一般规则的建立,应按最惠国原则予以实现。……

第五条 两国政府在应付两国经济需要方面,应以彼此亲善的精神进行合作。……

--摘自《拉巴洛条约》(1922年4月17日)

(1)根据材料,概括条约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签订该条约的原因。(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