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三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察举制           B.世袭制           C.军功爵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心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陈旭ww w.ks 5u.co m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包括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成为农民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因素

C.中国近代化由此开端                    D.中国政府完全成为傀儡政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消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从材料反映的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                      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技术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如果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样也不可能也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地理大革命的理解,错误的是

A.开始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起点            B.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

C.提供了英国工业革命所需的一些条件       D.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以下是英国中央财政支出表。这一时期英国中央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政府投资科研,推动工业革命            B.议会改革导致行政开支过大

C.政府镇压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D.镇压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耗资巨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斯塔诺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核能的运用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产生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美国是机器标准化生产的创始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对此表示:“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大卫·波特用“机器标准化生产”揭示的政治理念为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博爱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布罗代尔写道:“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以下阐释与布罗代尔的这一历史叙述不吻合的是

A.英国工业化的天然市场只是在英国农村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C.农业的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D.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

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关于文中的“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B.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冲击

C.创办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D.中国的国防观念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              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

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悉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怕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 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省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 明代山西商人范世达“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 “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岁盈不下数十万。”19世纪中期以后,洋商在通商口岸开设了很多银行,“晋商之利,稍为所夺……”。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三说明山西的民风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由此分析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4)参照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6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 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8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和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