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
2.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3. 难度:中等 | |
龙应台说“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的却是极度、极度的冷静,深刻的思变能力,长程的眼光,宽大的器识,锲而不舍的精神”以下各项中,最适合给这句话作注解的史实是 A.林则徐根据对西方的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资产阶级维新派遍查世界,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孙中山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中共二大依据国情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是 A.绘画技法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 B.构图和表达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C.蒙娜丽莎的微笑体现了精确和含蓄的辩证关系 D.绘画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形象
|
5.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了!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化出小鸡来!”以下各项是对“孵出小鸡”的理解,其中比较准确的是 A.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B.开始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开始酝酿毛泽东思想
|
6. 难度:简单 | |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这段材料的作者应该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孙中山 D.康有为
|
7. 难度:简单 |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了哪些准备① 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 思想基础 ③ 阶级力量 ④ 指导方针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
8. 难度:简单 | |
“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存在,即使有,也是不可知的;即使有人知道,也无法向别人说明。”持这种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智者学派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9. 难度:中等 | |
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
10.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国民自觉”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体现以上第二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
11. 难度:中等 | |
“一些思想家仍是传统的基督徒,而有些人渐渐成为无神论者。”这一现象发生在 A.古代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
12. 难度:简单 | |
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写到:“在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这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狄德罗所说的“大家”是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
|
13. 难度:简单 | |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
14. 难度:中等 | |
某文献中有这样的描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据此判断,该描述最可能出自 A.《论语》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
15. 难度:中等 | |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清廷此举的目的是 A.宣传中体西用 B.为洋务运动张目 C.改良科举制度 D.抵制维新变法
|
16. 难度:简单 | |
王韬认为:“唯君民同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与王韬这一认识相一致的是 A.康有为 B.倭仁 C.严复 D.孙中山
|
17. 难度:中等 | |
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认为“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据此可知其核心作用是 A.反对封建迷信 B.维护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宣传社会主义
|
18.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曾自述道:“黎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天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的相同之处在于 A.具有民主思想,推动了反专制斗争 B.具有民主和君主立宪意识 C.用法律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 D.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共和制
|
19. 难度:简单 | |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这段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20. 难度:简单 | |
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两人的思想在当时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前者阻碍了社会发展 B.都不利于时代的进步 C.后者推动了社会进步 D.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
21.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附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这些流派依次分别是 A.儒、道、法 B.道、法、儒、 C.儒、法、道 D.道、儒、法
|
22. 难度:中等 | |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促使黄宗羲形成这一认识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道德的强化 C.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西学东渐的影响
|
23. 难度:中等 | |
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 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
24. 难度:中等 | |
“感动中国”委员会对一位当选的老人有这样的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双鬓不坠青云志。”符合这个评价的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 C.袁隆平 D.谢晋
|
25. 难度:简单 | |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
26.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这种观点应该出现在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
27. 难度:简单 | |
在启蒙运动时期,“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这段材料反映出启蒙运动时期 ① 基督教受到冲击 ②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发现 ③ 理性受到人们的崇拜 ④ 启蒙思想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8.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
29. 难度:简单 | |
伏尔泰曾说“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伏尔泰 A.对宗教蒙昧进行了深刻揭露 B.其理论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最重要理论武器 C.宣扬天赋人权精神 D.具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
30. 难度:简单 | |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
31. 难度:困难 |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8分) (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6分)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阅读下列第二次“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认为天主教“必可以补儒易佛,”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和应用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产生的主要成果。(2分) 材料二 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人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共知;而“第二次”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外国知识线”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4分)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知识线”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更胜一筹”的影响?(2分)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 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发现苏格拉底是如何认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的?(5分) (3)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也非常重视知识和教育,他是谁?他在这方面有什么看法?(7分)
|
3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 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回答: (1)请结合欧洲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对“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加以阐明。(6分) (2)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