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 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2. 难度:简单 | |
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基础是 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 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
|
3. 难度:简单 | |
某朝对待武臣“厚其禄而薄其礼”。这种做法 A.强化了武将的经济权力 B.导致机构臃肿 C.导致礼乐制的破坏 D.削弱了武将的地位
|
4. 难度:中等 | |
明代龚信认为“明医”和“庸医”的差别在于:“明医”心存仁义、不谋其利;“庸医”不学经书、希图微利。龚信区分“明医”“庸医”的标准是 A.医术 B.收费 C.仁爱 D.口碑
|
5. 难度:简单 | |
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的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主流思潮 B.西方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
6.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强调历史学的性质是“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盛衰兴亡之迹”。他的这种认识是基于 A.历史学强调客观性 B.救亡图存 C.全球化加速 D.国际竞争激烈
|
7.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一事件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8. 难度:中等 | |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现了古希腊人追求卓越、现世娱乐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的核心是 A.建功立业 B.人文精神 C.民主法制 D.忠于信仰
|
9. 难度:中等 | |
16世纪,有威尼斯人说“除了失去自由以外,这大概是威尼斯共和国所听到的最坏的消息。”“最坏的消息”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
|
10. 难度:中等 | |
李剑鸣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建国者在雅典和罗马之间走出了一条新的建国道路。美国的道路是 A.实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共和国 B.奉行市场经济的帝国 C.坚持人文精神 D.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
|
11. 难度:中等 | |
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者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观点。下列观点中与众不同的是 A.对待自然就要像审讯女巫,要用技术发明折磨她,逼她为改进人类的生活服务。 B.在一个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组成的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互相依赖。 C.地球是聪明的人工规划的对象,是个听命于机械运动的死球。 D.我来到世上就是要让大自然及其儿女供人类使用,使它们成为人类的奴隶。
|
12. 难度:困难 | |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形成
|
13. 难度:中等 | |
(25分)中国与世界,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献礼朝贡是中国朝廷的一项礼节,它象征着接纳夷狄来沐受中华文化。这是赐予的一种恩典和特权,并非耻辱。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1942年5月,中国拟定了《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办法》,认为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目的是使各国自由贸易,加强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积极参加了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构建工作。在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中国力争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中国的配额由4.5亿美元增加至5.5亿美元,投票权占5.8%,居美英之后,列第三。 ——据张士伟《中国与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创建》整理 材料三:1950年,周恩来致电IMF,要求恢复中国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1980年3月,IMF派团来华谈判;4月17日,IMF正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代表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怎样的外交观念?概括指出这一观念在明清后期造成何种消极后果?(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背景。简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世界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2分)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代表权得以恢复的因素有哪些?(6分) (4)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与世界发展关系?(3分)
|
14. 难度:中等 | |||||||||||||
(27分)日记是私人记载的一种,历来被认为具有直接史料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二:来自国外的消息本来能使苏联劳动者对他们国境之外的世界上的事态具有正确的概念,但这种消息却遭到系统的隐瞒和歪曲。我确信,他们倾向于低估,并且有时甚至过分低估其他民族的生命力。即使资本主义的政府和制度是他们的敌人,也不能低估它们的生存力。 ——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1935年) 材料三: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表4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贺星允老人国庆节饮食开销变化(单位:元)
材料四:考史事之本末者,苟能于官书及私著等量齐观,详辨而慎取之,则庶几得其真相,而无诬讳之失矣。 ——陈寅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日记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6分) (2)罗曼·罗兰的日记表明了苏联建设中的什么问题?概述该问题导致的消极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10分)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日记”史料价值的认识。(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