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

主要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避战自保      D.闭关锁国政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9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汁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钢铁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总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不断大                       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可以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农业文明转变到工业文明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古代文字发展到近代文字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表中数据为1863—1912年的企业个数)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

上海

广东

江苏

天津

江西

浙江

四川

山东

湖北

河北

46

101

30

2

5

10

5

3

3

10

山西

北京

安徽

福建

广西

辽宁

内蒙

湖南

吉林

陕西

6

6

9

3

2

4

1

1

3

1

A. 投资规模大,资金多                    

B.轻工业发达

C.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D.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中F1 >F2 的情况出现于(    )

满分5 manfen5.com

A.1895-1913 年    B.1914-1919年

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些言论符合(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四月提纲》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落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封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Ann NixOn 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这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其中“新就业机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提供的  (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    

C.扩大农业生产     D.举办公共工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材料的观点(    )

A.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 美国的里根改革;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

A. 股票分散化                 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国有经济比重上升           D. 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读《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年1960年

1970年

1973年

与日本

+2.4

+2.0

-15.9

-19.4

与欧共体

+2.0

+10.7

-5.8

-17.8

上面材料说明战后美国经济(    )

A.始终处于衰退状态                                                       B.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C.从发展到缓慢增长                                                       D.影响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贡献。”这句话是指(   )

A.苏东剧变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没有苏东剧变就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D.苏东剧变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国际卡尔奖是专门奖励为欧洲统一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机构或事物的。2002年的国际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满分5 manfen5.com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从图一、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 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6分)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4分)

材料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实施存在什么问题?(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