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一)(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D.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观察图, 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材料说明宋朝

A.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B.农村中租佃经营关系已经非常普遍

C.地主与佃户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D.减免租税已经成为地主的经常行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材料集中说明了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顾维钧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民众的爱国热情往往带有非理性成分           

B.只有相互妥协才能取得成功的外交

C.只有“人民外交”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权益     

D.顾维钧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体现他主张

A.通过分权制衡以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人民的主人”和“人民的办事员”永远对立

C.“受托人”只要服从就不需要社会契约        

D.官吏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中心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指出:“从临时政府注定垮台的败迹开始出现,一直到今天,人们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始终争执不下,其实其中多数的意见都具有误导的意味。反共派的历史学家往往认为,此事根本就是列宁一手策划的暴动或政变,以实行其反民主的基本立场。”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B.反共派认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C.多数人认为临时政府的垮台是必然的           

D.十月革命是列宁一手策划的暴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上引诗句判断,《荒原》是一部

A.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民族主义文学作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阶段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18分)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4分)

(3)结合近现代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联系的相关史实,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3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关于清末预备立宪的学术争鸣。一部分学者认为,立宪改革是清廷当权的顽固派在历史发展大势所趋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威逼之下,被迫无奈采取的想从君主专制改变为君主立宪制的从上而下的应变对策和拖延时局的专制改良措施,其落后性与反动性自不待言。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清末预备立宪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促成,旨在巩固统治,确保君权、抵制革命。然而,其政治改革和举措却导致了清末政治权威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形成,这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有相当的进步性。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年表

1905年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清政府朝野上下普遍认为立宪战胜专制。同年,清政府

派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1906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立宪”,设立考察政治馆,进行立宪的准备工作,规定

各省筹备设立谘议局,中央筹备设立资政院。

1907年

将考察政治馆改建为宪政编查馆,作为预备立宪的办事机构。

1908年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大纲》仿德日宪法,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规

定君权至高无上;臣民的权利和义务9条,规定臣民享有财产、言论、集会、

结社等各项自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质的文献。

1909年

各省选举产生谘议局作为地方议政机构,议员由地方上层人士组成。谘议

局每年开会一次,会期40天,有权讨论本省事务并咨询督抚,以及选举本省

参加资政院的议员。

1910年

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开会,各地代表198人,会期长达100天。议题包括速

开国会案,速设内阁案、著作权律案、报律案、剪辫易服案等20多件。议员

们讨论颇为热烈,争论也颇为激烈,会场时有鼓掌声和嘘声。 

1911年

建立责任内阁,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故又称“皇族内

阁”。武昌起义爆发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请结合上表及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12分)

(要求:围绕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因此,“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

——《王安石全集》

 材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和王安石有何共识?二者推行改革时的中心措施是否围绕此共识?(7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一一《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  “国家之接续主义,一方面含有开进之意味,一方面又含有保守之意味。盖接续云者,以旧业与新业相接续之谓。……近世之国家中,开进而兼能保守者,以英国为第一,用能以三岛之土地,威加海陆。即北美合众国之政治,亦根据于殖民时代之历史者为多。此接续主义对于国家之明效大验也。”

——杜亚泉《接续主义》(1914年《东方杂志》)

 材料三  “欧洲之社会革命,其基础于哲学上之思想,既深且远;其关于生产上、政治上之运动方法,又甚周备,即吾国之知识阶级中,亦罕能言之;劳动阶级中,更无从得此知识,其不能发生自无疑义。”

——杜亚泉《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的原因》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杜亚泉和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二者的分歧焦点。(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杜亚泉观点形成的原因。(6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920年)

材料二  国联的使命是维护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此说国联是“强盗的联盟”是非常适当的。但是,自德意日法西斯相继出现,国联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虽然联盟对抵制法西斯对外扩张不力,甚至纵容侵略者,但国联也进行了抵制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尝试。如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为侵略行为,伪满洲国是非法的;国联发起的裁军运动实际上延缓了德国的扩军速度,对意大利的制裁是国联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动。

——摘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威尔逊为什么要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为什么说它“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国际联盟的作用。(6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

材料二  他(孙中山)总是寻觅合作伙伴,而向秘密会党、中国军阀、美国银行家、法国军官、日本官僚寻求支援。

——[法]白吉尔:《孙逸仙》

他的绝大部分计划都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在半个世纪还多一点的时间之内,中国并没有在什么地方铺设过那么多英里的铁路,可是,在袁世凯统治之下,在他担任铁路总办之时,他却打算在十年之内完成一个庞大的修造铁路的计划,除了一个自吹自擂的人以外,有谁愿意把这样一个有如幻想曲的《实业计划》加之于广大群众呢?

——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三  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对孙中山,勿爱其长而因铲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

——张謇在南通各界纪念孙中山大会上的讲话(192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民生主义?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思想特质?(6分)

(2)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孙中山?请运用这一视角并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9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