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陕西省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    (   )

A.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        

B.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C.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D.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谚语:“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春插时,夏插刻,

   春争日,夏争时”,“清明后,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从中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材料体现了古代农业刀耕火种           B.材料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C. 材料体现了土地兼并严重              D. 材料体现了手工业技术先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万历十九年命造瓷器十五万九千,继而复增八

   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这个记载表明   (   )

A. 江西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 明朝官窑的生产规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

C. 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D. 政府对官窑的工艺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时,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

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

景象最可能发生于何时?        (   )

A.秦代           B.西汉初年        C.唐代         D.宋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人说,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

    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

A.《南京条约》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B.《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

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

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

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

D.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国民并未带来预期的

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

A.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民国时期的社会建设没有任何成效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

    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毛泽东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   )

A.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利              B.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C.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D.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是(   )

A.开始以人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             B.反对宗教神权对人性的束缚

C.主张以世俗政权取代神权统治             D.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

    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经济大危机的大潮流中,

   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 ,以维护国家利益。”据此分析下

   列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调整农业,扭转危机

C.以工代振,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

   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十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

   以上材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B.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抵制

C.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D.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的腐化堕落分子清除出党。”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材料二  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16700万吨,1958年达到25000万吨。到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11万增加到81万,增长了7.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

材料三   尽管在改革的后期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是,有两个基本事实必须肯定: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更,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是在国民经济基本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的;二是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是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勃的巨大变化-----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

 —— 《人民日报》(1992年8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6分)

(3)材料三中的“社会变革”是怎样实现的?(4分)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社会变革有什么特点?(3分)

(4)材料四中首钢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钢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历来,人们对他评价不一。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很低,认为其一生就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是中国近百年来最为反动的人物之一。“文革”后,对李鸿章的评价渐趋公正,认为李鸿章与当时的顽固派相比,是开明的、进步的。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洋务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起到了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李鸿章的镇压革命、实行妥协外交、举办洋务是一整体,不可分割,其核心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举办的军事工业,虽然打着“御外侮”和“自强”的旗号,但是他所指挥的淮军从未向侵略者发过一枪一弹,所屠杀的均是中国人民。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实行封建垄断政策,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政策,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评论材料中对李鸿章的评价。(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经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伸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是什么?(6分)

材料二  “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在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3分)为什么?(6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称:“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

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

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5年)提出:“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

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

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材料三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7年)提出:“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9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

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

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

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俊天稚,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  中国“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

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

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问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

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

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控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马夏尔尼眼中的“康乾盛世”》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9分)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