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三校9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

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射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射”指的是

A.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进程              B.统治阶级内部觉醒出现“变局论”

C.西学东渐之风日益盛行              D.中国经常逐渐沦为资本主义附庸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

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

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满分5 manfen5.com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关贸总协定签字仪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迦马         D.麦哲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其中涉及的学说当指

A.进化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体系       D.量子力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西奥多·罗斯福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这段话反映了西奥多·罗斯福怎样的改革理念

A.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

C.反对垄断                          D.追求社会和谐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

C.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D.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走这种道路的国家是

A.英国           B.苏联           C.法国           D.美国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有著作指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此“行动”应指

A.操纵联合国                        B.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C.推行冷战政策                      D.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欧洲政治形势图,其共同之处在于

满分5 manfen5.com

A.体现欧洲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B.反映了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

C.反映了欧盟成为重要的区域集团      D.说明了欧洲安全遭到美苏的威胁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正式形成。与这一体系的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   C.联合国会议     D.APEC会议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4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结论三: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回答问题:

(1)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4分)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2分)

(2)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8分)

(3)结合史实,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28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4分)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4分)

(4)通过上述各国环境污染与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