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
2.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最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
3. 难度:简单 | |
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 A.土地是唯一的财富象征 B.宗族在古代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租佃经营开始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D.清代土地公有制缓慢发展
|
4. 难度:中等 | |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
5. 难度:简单 |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 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 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D.商人已经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
6. 难度:中等 | |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
7. 难度:中等 | |||||||||||||||||||||||||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明代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
9. 难度:中等 | |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B.都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
10. 难度:简单 | |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一变局使 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 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 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 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
|
11. 难度:困难 | |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 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直谏臣民的减少B.专制统治的加强C.交通工具的发展 D.工艺美术的进步
|
12.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年,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元,来广州的美国的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B.全体广东人抵制洋货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13. 难度:中等 | |
《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
14. 难度:困难 | |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某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李鸿章
|
15. 难度:困难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16. 难度:中等 | |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淮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天京保卫战
|
17. 难度:困难 |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18. 难度:中等 |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
19. 难度:中等 | |
“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武汉战役
|
20. 难度:困难 |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强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21. 难度:中等 | |
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
22. 难度:简单 | |
1919年,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赵家楼后,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提出:“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做得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因此他坚持“我愿意学生事件僻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学生屈尊判服罪。”以下最符合梁漱溟观点的是 A.学生的行动是爱国的,曹、章罪有应得 B.学生的行动是错误的,曹、章有人身自由 C.学生的行动是犯法的,应该接受法庭的严惩 D.学生的行动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行为上是犯法的
|
23. 难度:简单 | |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24. 难度:简单 | |
中共“二大”宣言:“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共 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25.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革命北伐的需要
|
26. 难度:简单 | |
日本天皇1937年9月2日发出的《宣战诏书》称:“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B.天皇统帅着忠勇的日本军人 C.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负责人 D.天皇为东亚和平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
27.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A.伴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全部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
28. 难度:简单 | |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
29. 难度:简单 |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30.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表。该表说明
(资料来源: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 A.国民党以党治国就是党员治国 B.抗战以前国民党员垄断了全部政治资源 C.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中共人士增多 D.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民主性
|
31. 难度:简单 |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32. 难度:中等 | |
以下为近代某人日记的部分内容:“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日……晚课后,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公以为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以下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日记的主人很可能为国民党人 B.日记记载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内容绝对虚构,主要出于对敌宣传的需要 D.日记内容有助于研究国民党的失败
|
33. 难度:简单 | |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示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
34. 难度:简单 |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35.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
36. 难度:简单 | |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的纲领 B.国民党一大的文件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
37. 难度:简单 | |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地理位置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区域名称不同
|
38. 难度:简单 | |
“大量的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成为当时国人的时尚。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向苏俄学习的热情高涨 ②受当时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③体现了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深刻影响 ④受当时美苏冷战形势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39. 难度:简单 |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 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40. 难度:简单 |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白宫岁月》中这样记述了他在1971年的一段经历:“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美国不再支持“台独” B.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了“三通”,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D.美国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
41. 难度:简单 | |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它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2. 难度:简单 | |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
43. 难度:简单 |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44. 难度:简单 | |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
|
45. 难度:简单 | |
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4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 C.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
47. 难度:简单 | |
2011年10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48. 难度:简单 | |
地米斯托克里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法制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
49. 难度:中等 |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强调法官至上B.主张解放奴隶C.重视法律程序D.保留原始落后习俗
|
50. 难度:中等 | |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确切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被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以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吕锡马库斯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的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了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
51. 难度:中等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10分)
|
5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来,我们的党乘着革命的高潮,有突飞的发展,这自然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同时投机腐败分子之混入,也恐是一件难免的事……此种分子近来各地均有发现,大会为此决议特别训令各级党部,迅速审查所属同志,如有此类行为者,务须不容情地洗刷出党,不可令留存党中,使党腐化,且败坏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摘自1926年8月4日中央扩大 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颁布《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通告的背景。(4分) 材料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三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的腐化堕落分子清除出党。”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6分) 材料四 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今天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立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3)依据材料四,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有什么新的特点。(9分) (4)结合四则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