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进行封建改革 B.分封诸侯国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郡县制
|
2. 难度:简单 |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3. 难度:简单 | |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
4. 难度:简单 |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5. 难度:简单 | |
在我国辽阔天地上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某城市襟江带河,依山傍水,索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曾是“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该城市是 A.开封 B. 杭州 C. 洛阳 D. 南京
|
6. 难度:简单 | |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7. 难度:简单 |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8. 难度:简单 | |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 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9. 难度:中等 | |
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
10. 难度:简单 | |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編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全备,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沒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11.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12. 难度:简单 | |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
13. 难度:简单 | |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 1896年 ②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 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 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谓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 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 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5. 难度:中等 | |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16. 难度:简单 |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
17. 难度:简单 |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
18. 难度:中等 | |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19. 难度:中等 |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④②⑤ D.①③④⑤②
|
20. 难度:简单 | |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莱希特1948年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以巴黎公社为历史背景。该剧主题并非正面讴歌巴黎公社精神,而是冷静地回望,是对历史的反思:假如公社的领导者作出若干的决断,假如国际形势有着微妙的不同,假如起义的爆发提前或后延若干时间,都有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结果。但决定这些“假如”都不可能出现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D.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
21. 难度:简单 | |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22. 难度:简单 |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
23. 难度:简单 |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24. 难度:简单 |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26. 难度:中等 | |
(36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 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 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4分)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
27. 难度:中等 |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什么活动?有何历史意义?(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决定一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因和关键因素.(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