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
2.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分封制 C.察举制 D.三省六部制
|
3. 难度:简单 | |
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
4. 难度:简单 |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B.商业经济繁荣发展 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 D.西学东渐现象出现
|
5. 难度:简单 | |
有位中国学者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
6.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 A. 李贽《藏书》 B.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D. 王夫之《读通鉴论》
|
7. 难度:简单 | |
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 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 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8. 难度:简单 | |
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请皇帝“结百姓之心”“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对此主张理解最恰当的是( ) A.要求君民共主 B.主张开明君主制 C.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D.强调皇权至上
|
9. 难度:简单 | |
1900年6月中旬,慈禧太后看到一份伪造的外国照会(该照会要求慈禧把政权交还给光绪)后愤怒地说“彼族竞敢干预我家私事,此能忍,孰不能忍!外人无理至此,予誓必报之!”这表明慈禧:( ) A.把国家的主权看得高于一切 B.做好了屠杀义和团的准备 C.对伪造照会之事深恶痛绝 D.将私利置于国家安危之上。
|
10. 难度:简单 |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 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
11. 难度:简单 |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
12.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是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下列哪一事件可以作为开端(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
13. 难度:简单 |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右表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1927~1937年处应该填写 ( ) A.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14.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 (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技术设备落后 B.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C.缺乏重工业基础 D.中国适合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
|
15.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
16. 难度:简单 |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17. 难度:简单 | |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产生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
18. 难度:简单 | |
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
19. 难度:简单 | |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
20. 难度:简单 | |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于行政、军事大权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
21. 难度:简单 | |
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此后,法国又连续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法国政府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B.法国已成为对苏“冷战”的领导者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
22.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应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斯大林模式确立
|
23.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B. 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
24. 难度:简单 | |
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25. 难度:简单 | |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 ) 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 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 C.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
26. 难度:简单 | |
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世纪的欧洲。1860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的流行,使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原因( ) A.工业革命的扩展 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扶植私人企业
|
27. 难度:简单 | |
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 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1特点的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
28. 难度:简单 | |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 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
29. 难度:简单 | |
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 A.经济民族主义 B.自由放任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重商主义
|
30.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①制定了国际经济合作的规则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从此稳定并快速发展 ③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④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31. 难度:简单 | |
艾赛亚•伯林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指的是( ) A.哥白尼的“曰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体系
|
32. 难度:简单 | |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⑴材料一是否表明唐朝时期中国已经实行了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请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凡百皆奉皇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卷五○一万历四十年(1609)十一月乙未条 ⑵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叶向高是怎样认识内阁大臣的职权的。(5分)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 ⑶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在国家大事上的决策方式上有何不同?古代雅典行使权力的机构除公民大会外,还有哪些主要机构?(6分) ⑷上述三则材料说明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2分)
|
3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可允许的程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的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⑴你是否同意亚当·斯密的“停滞”论,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由。(4分) 材料二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钱穆《英国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⑶根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6分)
|
35. 难度:困难 | |||||||||||||||||||||||||||||||||
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1—15世纪末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以宋元时期科技成果为例说明。(4分) ⑵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地位与以往三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同一时期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成果一项,并分析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⑶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5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恩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马克思主义。 ——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体现是什么?(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