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
2. 难度:简单 |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中央集权 B.官僚政治 C.家国一体 D.君主专制
|
3. 难度:简单 |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段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加强了封建统治
|
4. 难度:简单 | |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
5.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两种现象:前者是母亲因儿子地位尊贵而显贵,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贵。导致这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朝代高低有别 B.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不同的时期轻重不同 C.嫡长子继承制在不同的王朝取舍不一 D.皇帝 个人的倾向有所变化
|
6. 难度:简单 | |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危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 B.周王在 分封时并非平等地对待所有受封者 C.诸侯拥有独立的征税、军事权 D.周王能直接控制的只有王畿之地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 C.罗马法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的实施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8. 难度:中等 | |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被迫交出权力。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 )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两党政治 D.联邦制
|
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这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10. 难度:困难 | |
恩格斯说,侵略战争给了中国以致命的打击,“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瓦解”。“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恩格斯这段论述主要是( ) A.揭露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的危害 B.认为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C.说明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强调侵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制度
|
11. 难度:困难 | |
《洪仁玕自述》中说:“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又说:“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中原地区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B.太平天国不能仅仅依凭苏杭的繁荣 C.洪仁玕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
12. 难度:困难 |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推翻了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
13. 难度:中等 | |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14. 难度:简单 | |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社职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①无产阶级专政 ②人民民主 ③人民公仆 ④工农联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
16. 难度:简单 | |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飞过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阴影,此“阴影”是指(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 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
17. 难度:简单 | |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政治局面是( )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B.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18. 难度:困难 |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1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 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一时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20. 难度:困难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说“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 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
21. 难度:简单 |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科技和教育
|
22. 难度:中等 | |
一位学者认为 :“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23.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以为栖身月球的 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一定程度上忽略个别考察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
24. 难度:中等 | |||||||||||||||||||||||||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的形成属于史学研究的( ) 欧洲主要国家产业部门劳动力结构(万人)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为了满足洋务运动对洋务人才的需要,在早期留美的容闳上下努力之下,(1872年)120名12岁—l5岁的幼童 赴美 留学,开中国留学运动之先河。……洋务运动中期派出近百人的船政留学生,分赴欧洲各国学习船政和军事,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北洋海军将领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等。这批留学生中对中国近代化事业贡献最大的是被称之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著名维新思想家、翻译家产复。 ——李尚敏、朱芹《中国近代留学运 动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清政府于1896年派唐宝锷等13名学生赴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赴日留学的开始。1898年,清政府拟定了《遴选生徒游学日本事宜 片》,规定了官派留学日本的办法,留学日本的国家政策自此确立。 ——丁相顺《晚清赴日法政留学生与中国早期法制近代化》 材料三:中共旅欧支部于1923年开始从当地选派一批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和华工青年去苏联深造。……孙中山逝世后,包括一些国民党委员子女在内的革命青年和国共两党党员,被派往苏联留学,从而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学习高潮。 ——张彩丽、刘瑞丽《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材料四: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个人通过托福考试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出国留学方式开始在一些学习精英中涌现。继早期“留美热”后,“留日热”“留加热”“留澳热”“留英热”又相继形成。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万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人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约32万人。30年来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168倍。 ——中国教育新闻网《1978年:留学史掀开新的一页》 (1)据材料写出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主要目 的地的走向。(2分) 欧美(19世纪70、80年代)→ ①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 (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国(1978年以后)。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1)问中后两次留学目的地转向的时代背景。(12分) (3)材料中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途径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据材料四,简要归纳1978年以后留学教育的特点。(3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教育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从中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21分)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 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年4月30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 ——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据报道,2012年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罗姆尼近日在《华尔街 日报》发表文章,就经贸、人权、军事安全等问题批评中国,并声称若其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强硬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答问时表示,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是双方共同的责任。“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才是负责任的政治家。一些既不负责任,也毫无根据的论调不值一驳。”他说。对抗的原因: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走到一起” 在国际上有什么积极作用?“走到一起”对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中美两国的关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6分) (4)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中,你有什么认识(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