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云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台湾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袁世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蒋介石曾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 )

A.1937年国共谈判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1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对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阶级成分的政治运动,将很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阶级敌人揪了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竟然查处了五千人。这主要反映出(  )

A.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B.雅典人具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社会动荡                         D.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概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力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              D. 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6分)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图2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2)材料二中图1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直接表现是什么?综合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6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者指与封建贵族有关的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人),犯死罪,皆条所坐(注:坐即罪)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6分)

(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8分)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10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称志样 《 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9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性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6分)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2分)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