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河北省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交子始发于宋真宗时,四川的地方官和商人“患蜀人铁钱重,不便交易”,于是由十六家富户以各自资产作为保证主持发行。后因富户资本变化产生了纠纷,政府遂设益州交子务接管,“私造者禁之”,交子也从此成为四川等地的法定货币。这反映出当时  

A.宋代地方有相当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政府官办专营能彻底避免纠纷            D.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B.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C.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D.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中国时曾说:(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这一革命事件应是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大革命        D.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申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 

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            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

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投资总额

28.2

38.8

18.7

16.5

23.5

国家投资

23.9

–3.1

8.1

7.9

–15.3

国内贷款

47.3

97.4

25.1

31.0

9.4

利用外资

6.2

29.5

44.5

32.7

45.1

自筹及其他

27.6

41.6

17.9

19.1

33.5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西方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B.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了困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12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法方面的异同点?(4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9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6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6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表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眨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未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來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 “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義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学校”的功能。(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9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7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 ll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垛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9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