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相传方孝孺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要的制度 A.家天下的制度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
|
2. 难度:简单 | |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
3. 难度:简单 | |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
4. 难度:简单 | |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材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该封建王朝应该是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
|
5. 难度:简单 | |
一位哈佛大学的专家曾说:“一个注重军事的朝代,作战时却常失败。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以水利为根据地,却敌不过北方人文简单、水准远逊的国家”。这个朝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6. 难度:简单 |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7. 难度:简单 |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8. 难度:简单 | |
据《汉书·刑法志》载:文帝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处刑。其小女提萦上书皇帝:“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随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文帝阅之,有感于刑法改革,即废除“肉刑”(破坏人身体的刑法)。据此可知 A. “法自君出”是中华法的一大特点 B. “礼乐刑政”是中华法的立法原则 C. “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的立法指导 D. “礼刑结合”是中华法的主要特征
|
9. 难度:简单 | |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10. 难度:简单 | |
执政官是雅典城邦的最高行政长官。到了伯利克里时期,“第四等级的公民也取得了担任这一职务的资格。执政官选举的程序是,先由各自治村社选出500人(一说100人)为执政官候选人,然后由公民大会在候选人中用抽签的办法选出九名执政官。”上述材料表明雅典城邦 A.开始向代议制民主转变 B.平民掌握城邦行政大权 C.贵族的政治权利基本丧失 D.主权属于城邦的全体公民
|
11. 难度:简单 | |
“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这句话的针对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B.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 C.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 D.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
12. 难度:中等 | |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
13. 难度:简单 | |
历史上,英国的法令曾经规定,对于没有职业的流浪人,第一次被捕要受鞭打,第二次被捕要割去一只耳朵,第三次被捕要判处死刑。从 1509年到1547年,被处死的流浪人有72000人。这一法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A.把大量自耕农束缚在土地上 B.迫使失地农民变为雇佣劳动力 C.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武装起义 D.使成千上万的清教徒逃往海外
|
14. 难度:简单 | |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15. 难度:简单 | |
魏源曾描述某国政治制度“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材料中的“大酋” A.选民直选产生,职位不能世袭 B.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C.拥有绝对权力,有权解散议会 D.代表国家形象,没有实际权力
|
16. 难度:中等 | |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多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 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17. 难度:简单 | |
1802年拿破仑发表演说:“现在有了一个政府,有了各种权力机构,但此外全国还剩下什么呢?一盘散沙。……如果我们不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大堆大堆的花岗石作为基础,我们是建立不起共和国的。”以上材料反映拿破仑 A.竭力维护共和制 B.力图强化中央集权 C.企图复辟封建帝制 D.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统欧洲的大帝国
|
18. 难度:简单 | |
根据德国“1871年宪 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
19. 难度:简单 | |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 A.清政府己经失去人民支持 B. 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 C. 民众对世界情况一无所知 D. 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漠
|
20. 难度:简单 |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 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
|
21. 难度:简单 |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22. 难度:简单 | |
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 A.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D.戊戌变法运动开始
|
23. 难度:简单 | |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 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 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 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
|
25. 难度:中等 |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 ——《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 ——《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4分) ⑵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6分) ⑶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2分)
|
26. 难度:中等 | |
(10分)阅读下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初,有一个叫哈尔科特的德意志商人,在幽静的鲁尔山谷找到一座被遗弃的城堡,建起了一座工厂,他立志要成为“德国的瓦特”。然而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缺少工人,尤其是缺少熟练工人很快让他陷入了困境,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有些工人我真想把他们吊死,可是打个比方说,又不得不把他们从绞架上放下来,因为我总得有人干活。”他的产品在国内有一定市场,但是各地之间的交通实在是太糟糕了,用哈尔科特的话说,“简直布满了死亡陷阱”。他的雄心壮志给他本人和合作伙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苦心经营了16年后,决定停止生产。 ——整理自《西方社会史》 (1)从哈尔科特的信念和行动中可以折射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4分) (2)从材料看,导致哈尔科特工厂停产的原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2分)
|
27. 难度:中等 |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4分)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4分)
|
28. 难度:中等 |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议会改革前的英国议会代表制 ……许多原来的城市虽然已变成沓无人烟的荒村,从而被称为“衰败的市镇”,但仍有权选派代表出席会议!而新兴的工业城市虽人烟稠密,却没有取得选区的地位,无权派代表参加会议。……另一方面剥夺了新兴城市的居民的选举权。 ——《英国史讲义》 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 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 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 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1832年6月,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6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仍存在的不足。(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