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2. 难度:简单 | |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2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史实 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都与史实不符
|
3. 难度:简单 | |
“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4. 难度:简单 | |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 ① 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 ②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④ 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难度:简单 | |
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主人公的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形从侧面说明( ) A.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不掌实权 B.首相就职前需得到英王任命 C.英国国王对首相人选有最终决定权 D.《女王》情节出现历史性错误
|
6. 难度:简单 | |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
7. 难度:简单 | |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A.政府对议会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
8.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有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 准确揭示了人的本性 ② 表达了作者的民主意识 ③ 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政治环境 ④ 体现了公民政治的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 难度:简单 | |
“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10.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1 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11. 难度:简单 | |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
12. 难度:简单 | |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
13. 难度:简单 | |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
14. 难度:简单 |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15. 难度:简单 | |
1919年10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此语表明 ( ) 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 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 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
|
16. 难度:简单 | |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
17. 难度:简单 |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
18. 难度:简单 | |
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 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
19. 难度:简单 | |
2012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政府部门开官方微博一时成为时尚,“微博议政”成为表达民意、倾听民生最为便捷的方式。对“微博议政”认识错误的是 A.网友可直接接触到代表委员,在线与官员交流,表达民意 B.“微博议政”是在虚拟世界中的参政议政,网络上的民主政治 C.“微博议政”都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与现实脱节 D.“微博议政”属于新生事物,是双刃剑,需要规范
|
20.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儿”,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
21. 难度:中等 | |
据新华社2010年1月13日报道,中国驻海地维和部队在此次地震中有8人被埋,10多人失踪。……面对重大牺牲,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继续参与海地的维和活动。此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
22. 难度:简单 | |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
23.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
24. 难度:简单 | |
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宪法第六条”中苏共的领导地位时,没有遭到广大人民和大多数党员的反对;1991年在全联邦围内取消共产党时,也没有工人、 党员自发地集中起来保卫自己的党组织。这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政治路线错误,社会思想极度混乱 B.苏共特权滋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C.苏共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支持 D.管理体制僵化,漠视民众切身利益
|
25. 难度:简单 | |
2008年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封面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将要给这个世界定性的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不如说是其他国家的崛起。”材料中所说“后美国时代”的定位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美国已全面衰落 B.世界和平已成为主流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失去了单极霸权
|
26. 难度:中等 | |
(19分)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材料二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雅典民主政治“做到了什么”值得我们肯定?(4分) (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6分)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 (4)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中华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4分) (5)根据上述内容谈谈民主、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
27. 难度:中等 |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8分) (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