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福建省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宋徽宗时期,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

①宋政府力求扩大税源      ②宋代的商业比较发达

③“坊市”制已经被打破    ④宋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已出现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明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明政府精心组织机户生产       B.机户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C.明朝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封建政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列图片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C.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出现             D.自然经济在中国的逐步瓦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顾维钧回忆录》:“(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由此可见

A.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             

B.国民党政权迫于国内压力拒签和约

C.在拒签合约问题上中国上下认识一致   

D.国内民众的抗议活动对政府的外交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军队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 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个体小农经济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经营权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满分5 manfen5.com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3分)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2分)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7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满分5 manfen5.com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满分5 manfen5.com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满分5 manfen5.com

著有《新学伪经考》一书

满分5 manfen5.com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满分5 manfen5.com

《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3分)

编号②________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_________;

编号④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6分)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4分)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