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届广东省高二上学期统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钱乘旦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 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条件)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这段话包含的理念是

A.无为而治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

C.话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形式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黄甲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作品,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性     D.追求摹写逼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

A. 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 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 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6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和评价孔子,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结合材料二,总结孟子对治理国家的建议,并指出其经济根源。(6分)

(3)朱熹、李贽是怎样“重新解说”孔子的?(6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26分)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  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10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证实材料五的观点。(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