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伊川一高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  )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城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

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  )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 

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予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  ) 

A.贵族政治面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王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确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求其宁息”,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B.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C.命蒙恬主持修建万里长城      D.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

A.找御史大夫     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这位官吏的上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下图是关于“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杈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包拯,庐州人,天圣朝进士,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包拯因科举走上仕途,曾当谏臣       B.包拯曾经参与管理过国家财政

C.包拯曾主张朝廷垄断盐业市场         D.包拯鞠躬尽瘁,最终死于任上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思巴(土蕃的大喇嘛,元世祖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

①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②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③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  ④思巴也是元朝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自汉朝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临时机构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在《国史大纲》中又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宰相权力总体走向分散,明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宰相权力总体不断集中,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唐代宰相轮流坐庄,宰相制度总共经过六百多年被废除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圈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09年一些省份的重点中学校长获得了“实名推荐”资格,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古代也有相类似的地方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这种选官制度的举荐标准是(  )

A.被举荐对象家产的多少         B.被举荐对象出身的高低

C.被举荐对象人品和学问的好坏       D.被举荐对象与举荐人关系的亲疏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的选举主要是一种推荐,并且是一种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推荐,它并不搅动社会下层,基本上与多数无干,而主要是由各级官员,尤其是高级主官进行。这些官员虽然也得调查舆论,但这些舆论也是一个相当狭小的政治文化精英圈子中的舆论,所以,实际上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以贤选贤”。

推荐选举的特点是“人对人”, 人对人的好处是常能看到人的全部,不仅文章、学问,还有德行、才干;也不仅一时表现,还有平日所为,乃至于家世根底,但假如推荐者私心膨胀而又外无节制,荐选也易生营私、结派、请托,谬滥的流弊。

--何怀宏《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 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过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中国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并不是对知识的崇拜,而是对权力和特权及物资的崇拜。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由于儒学被列为考试内容,儒学先圣孔子成了天下读书人的师祖,儒家经典成了统领全中国读书人的思想,这造成了全中国人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几千年来从未出现过异端邪说。即使有,也打不开市场,因为人们关注的不是一种思想的正确与错误,而是信奉它能否让自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汉、唐的选官制度并分析它们之间有哪些区别。(6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唐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影响?(10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24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种政治制度所具有的局限性(8分)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