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广东省山一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的完善   B.理学的兴起    C.事权的分割   D.租佃制的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了(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民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以公徇私的现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17年7月20日,俄国政府作出决议,凡年满20岁的男女一律获得选举权。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意味着沙皇政府正在着手铲除农奴制改革的残余

B.作出这一决议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C.一战爆发后,男性奔赴战场,女性承担更多工作,地位提高

D.俄国的女权运动在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中开展得最早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推动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B.中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

C.中国古代农业的技术性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结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个人自由的发展   

B.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缺少经济上的竞争

C.自由放任政策是工业革命的要求   

D.工业化就是要求不断打破经济垄断的过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当时知识界对“非资本主义”前途和社会主义倾向己有明显的增长

C.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D.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21年,苏俄出现全国性大饥荒。政府救灾的决定性措施是(   )

A.颁布土地法令,没收贵族和教会土地等财产

B.与西方主动结束战争,争取经济援助

C.实行新经济政策,改革生产关系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1933年至1943年间,美国国会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读应该是(   )

A.罗斯福的做法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宪法精神

B.罗斯福利用“大萧条”的“紧急状态”加强了行政权力

C.该时期的美国国会形同虚设

D.罗斯福此举使“新政”的推行大打折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

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C.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个地名命名或其变更并非单纯来自偶然或者不自觉的语言因素,更多的是历史的折射与反应。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了一组文字材料:“……两县共辖109坊,一为永乐、曲池、敦化、安仁等54坊,一为善和、通化、怀远、醴泉等55坊。”

(1)材料所涉及的朝代最晚可能是?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  中国城市众多,但是城市的路名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胜利路,解放路,红旗路,三民路,中山路等。

(2)材料二中的路名,你认为哪两个被当今中国大陆与台湾共同使用的频率会最高(2分)?分别说出大陆与台湾使用这两个路名的理由(4分)。结合史实说明大陆哪座城市最适合使用这些路名(3分)?

材料三  法国巴黎有一个著名“路易十五广场”,1789年被改名为“自由广场”。1795年易其名为“协和广场”。1814年再次被改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

(3)导致该广场改名为“自由广场”的因素有哪些?广场名称的几经反复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4分)。

(4)你从以上材料中得出什么认识(3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32分)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影响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纵观近现代各国历史,在这一问题上有过成功的启迪,也有深刻的教训。

材料一  2003年3月4日,俄罗斯社会学家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

材料二  ①在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来改名为“资源委员会”), 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由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担任专员。②资源委员会制定 “重工业五年计划”,拟定兴建冶金、机械、燃料、化学等工业。③这些工作虽然是初步,甚至可以说是粗糙的,但是它们在当时和抗战期间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却不能忽视和低估。

——铁血社区网

材料三  50代初,毛泽东首次提出“两件大事”的思想。他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60年代后,加强经济建设的思想被“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想所取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的关系受到影响。

材料四  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军队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

——邓小平《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1984年11月1 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对新中国的影响。(7分)

(2)历史评价作为人们对历史事物所作的价值判断,是历史认识或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材料二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哪句话(写出序号)?材料一中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的观点与材料二遵循了历史评价的哪些原则?(5分)

(3) 30年代的苏联和中国,都十分强调国防与重工业建设,假设它们都是合理的,请你为它们各自找两个依据?对两国共同而言,上述建设在四十年代最重大的意义是什么?(10分)

(4)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领导人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的看法出现过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60年代和80年代产生变化的原因?(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