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道教在东汉时兴起于我国民间,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下列常用语言来自佛教文化的有

①无事不登三宝殿   ②三生有幸  ③五行八卦  ④上善若水   ⑤大千世界   ⑥八仙过海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满分5 manfen5.com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主张重罪轻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表明,马基雅维利认为

A.君主制是摆脱无序状态的必然选择   

B.君主制是有序状态下的最理想的政权

C.君主的统治神圣而高贵             

D.君主的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浸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议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奥巴马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00多年前的法国报纸刊载了许多有关中国晚清社会的绘画,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看起来耐人寻味。关于该图名为<中国蛋糕>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形式主要为商品输出

C.此现象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清政府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

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 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 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于实践

C.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B.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B.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步伐  

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  

①英国圈地运动  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压轴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各方面的变化,同时也是世界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大批技术发明者、新机器的制造者。这与英吉利民族特有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材料二  “……我们将看到,尽管产业革命开始在英国(而且就是在那里,也只是一部分地区),那并不是由于英国人的大智大勇、善于创新和经营有道,相反却是印度、中国和新大陆殖民地等全球发展的结果。换言之,产业革命是全球各种力量的历史产物。”

……中国在15世纪初决定放弃它在印度洋上的海上主导地位。……新大陆及其银矿资源的发现……该地带急需英国的制造品,特别是棉纺织品以解决非洲奴隶的穿衣问题。

——(美)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产业革命发生的看法。(6分)

材料三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一世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论被“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原因。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中体西用”论对社会实践的影响。(4分)

材料四  “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5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压轴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