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
2. 难度:简单 | |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
3. 难度:简单 | |
荀子总结吸收百家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使战国儒家思想蔚然大观。以下符合荀子思想主张的有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③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4. 难度:简单 |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是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依法治国 C.由圣人掌握国家权力 D.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
5. 难度:简单 | |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
6.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人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7. 难度:简单 | |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8. 难度:中等 | |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
9.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
10. 难度:简单 | |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
|
11. 难度:中等 | |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被誉为“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B.“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D.“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
12.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
13. 难度:简单 | |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地位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14. 难度:简单 | |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
15.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16.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D.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
18. 难度:简单 | |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设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括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
19. 难度:简单 | |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20.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D.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的天主教国家
|
21. 难度:简单 | |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22.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结果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不断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D.科学家刻苦,勤奋的进取精神
|
23. 难度:简单 | |
郑析桥赞美巩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愤写悬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巩黄慎的画属于( )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工笔画 D.风俗画
|
24. 难度:简单 | |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 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
25.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名声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
26. 难度:压轴 | |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 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材料五: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困。(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6分) (4)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4分) (5)材料五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4分)
|
27. 难度:压轴 | |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 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想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员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和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4分)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6分)简要说明该段材料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2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政治主张?(6分) (4)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