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诗歌教化”已经关乎国家的兴衰 B.“四夷交侵”指当时中外民族矛盾尖锐 C.“中国微矣”反映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 D.“四夷交侵”与“尊王攘夷”构成因果关系
|
2. 难度:简单 |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 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
3. 难度:简单 | |
柏拉图给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柏拉图 A.极力推崇雅典的民主政体 B.允许无知的群众来决定公共政策 C.主张法律的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 D.认为“对不平等的公平对待必定导致不平等”
|
4.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C.标志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完成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
5.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图,根据年代与数据推测图中表示的是
A.英国煤炭产量 B.世界石油产量C.世界钢铁产量 D.英国棉花产量
|
6. 难度:简单 |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
7. 难度:简单 | |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举措 A.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C.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D.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
8. 难度:简单 | |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
9. 难度:简单 | |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这些举措 A.说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B.表明了英国强力支持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
10. 难度:简单 | |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者热情支持的焦点,其中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以下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总统权力全面扩大 B.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C.实行美元贬值政策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11. 难度:简单 | |
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 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
12. 难度:简单 | |
作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和“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关于该组织说法错误的是 A.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而建立 B.没有超国家的的权力机构 C.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D.它的成立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
13. 难度:困难 |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谓自由?曰:粗言之则不受压制,即谓之自由焉耳。压制之道不外二端:一曰君权之压制,一曰外权之压制。脱君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法国是也;脱外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美国是也。故凡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非播国民之种子不可。播之奈何?曰法兰西革命以前,其民之憔悴于虐政者,非犹我今日乎?其全国无一国民,非犹我今日乎?其所以有今日者,何也?盖以法国为国民之田,以十八世纪诸学士为国民之农夫,以自由平等之说为国民之种子。孟德斯鸠苦心焦虑,审慎周详,其播之也出以和平……故今日法国之民,得以食国民之果者,皆数人之功也。且也当时美国之学士,皆自称为法国理学士之弟子,而卒以脱英国之压制,则法国之种子且波及于美洲。 ——《国民报》第二期 材料二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作者的意图。(1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8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6分)
|
14. 难度:中等 |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图二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革命(抗日)根据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5. 难度:中等 |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
16. 难度:中等 |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9年7月,德国国民会议通过了《魏玛宪法》,宪法规定: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另设参议院,由各邦选派的代表组成。最高法院有权裁决联邦政府与政府之间、各邦之间的争执。国家政府即内阁,由总理与各部部长组成,由总统任免,向国会负责,内阁成员必须得到国会的信任,否则需辞职。总统有统帅军队、任免总理和文、武官员以及解散国会之权。宪法第48条特别授予总统“国家强制执行”权:当德国境内公共秩序受到扰乱时,总统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届时公共基本权利“全部或一部停止之”。 材料二 1949年5月,联邦德国制定了《基本法》,规定:设立“建设性不信任条款”,规定只有当联邦议院选不出新的总理,或者对总理的不信任案得不到议院法定多数票支持时,联邦总统才有权根据联邦总理的建议解散联邦议院;联邦总理只有当联邦议院在提出不信任案的48小时内以多数票选出新总理时,才得下台。联邦总统所颁布的法令必须得到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的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材料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玛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存在的主要局限。(6分)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本法》关于“建设性不信任条款”的规定如何避免了《魏玛宪法》的消极影响。(9分)
|
17. 难度:中等 |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冷战期间,美国积极充当“国际警察”,遭到非西方国家的普遍谴责。但是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兴起一种容忍、认可、甚至要求美国更多干预的舆论。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冷战的胜利视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加紧推销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思想,推动“人权国际化”和联合国“人权中心化”。西方的人道主义干预思想渗透到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和制裁行动中,现行国际关系准则特别是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受到挑战。 ——摘自魏宗雷《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理论与实践》 (1)“非西方国家”的主要类别有哪些?(3分)“非西方国家”普遍谴责美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分) (2)指出冷战结束后兴起“更多干预”的原因。(6分)并归纳西方国家推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主要手段。(3分)
|
18. 难度:中等 |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具有极大影响的宣传家,在维新变法时期,由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与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南北呼应,作为同业,他们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人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走改良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极为恐惧。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循序渐进,而袁世凯当初的民国是比较符合梁启超理想的。所以民国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但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梁启超于是转向倒袁。而严复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固守自己的立宪主张,甚至在二十世纪初参加了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在袁世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严复对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曾致信梁启超说:“连日晤谈甚欢,引为平生快事。近年来,国家多故,朝野不宁,然治之之道,确如老弟所言,必先安内固本,尔后方克对外。”经过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连串重大变局之后,严复由于政治上的孤立,加“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使他日益限于保守落伍,其间也自然关涉那些与他有过一定关系的人和事,而对梁启超的议论与评判尤多。晚年严复依然承认,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曾写道:“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梁启超“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的重要史实。(6分) (2)依据材料,指出严复对梁启超历史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