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
2. 难度:简单 | |
史载,宋朝湖州(地处今浙江省北部,北濒太湖)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位于今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流域)“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东、西洞庭山)“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 B.经济重心南移 C.小农经济衰落 D.农产品商品化
|
3. 难度:简单 | |
图1和图2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B.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 C.土地革命运动的兴起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
4.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说:“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喻指发源);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喻指先声),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A.“联和苏俄、联和共产党” B.“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5. 难度:简单 | |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80年代初开始,到如今发展到了攻坚阶段。以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先锋 B.提高社会生产力是目标 C.实质是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以市场调节取代政府干预
|
6. 难度:简单 | |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
|
7. 难度:简单 |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亚里士多德了……”以下对卢梭观点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卢梭赞同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B.卢梭主张人生而平等 C.卢梭提出契约国家学说 D.卢梭批判奴隶社会的不公
|
8. 难度:简单 | |
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他们不信任平民”的原因是 A.“他们”不是平民的代表 B.民意与效率具有背离性 C.贵族政治不需要平民 D.反对主权在民思想
|
9. 难度:简单 |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
10. 难度:中等 | |
卞悟在《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中谈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苏联农民“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实质上说明农业集体化 A.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B.是对农民利益最好的保护 C.有利于加强农民的集体意识 D.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
|
11. 难度:简单 |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说明全球化 A.缺乏公正性应该被抵制 B.是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 C.拉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D.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
12.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样论述:“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下列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欧洲接受马歇尔计划复兴经济 B.中国以中体西用改造社会 C.美国建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日本推行脱亚入欧改革政策
|
13. 难度:中等 |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宋代至明代的浦江郑家,史载:“自建炎初殆今,已历十世,逾二百五十春秋矣。大小家人三千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 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郑家以“义居”闻名于世,曾颁布了家法《郑氏规范》,其规定了: (1)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 (2)选择一人(家长)监视家族事务,“家庭凛如公府,子弟小有过,颁白者犹鞭之”; (3)家中产业券契,都要印上“义门公堂产业子孙永守”等字样,还需编字号。家长会集家众将其封藏,不得擅自开启。族人不论长幼,有敢言抵押出卖的,以不孝论处; (4)家族膳食由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每旦,击钟二十四声”;所有妇女劳作应当集中在一处,织布纺纱;生活用度,均由家中统一购置,统一发放; (5)子侄称呼伯、叔则在排行之后再加上伯父、叔父,小辈和年幼者不得顶撞长辈。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 (6)同族之人,本来就是一脉所生的血缘兄弟……郑氏子弟应当对他们尽心保护,不要让他们因贫病而失去存身之地,切不可恃势欺压他们,以辱没上祖。 ——摘自于《郑氏规范》 材料二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促使家族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群体性质的血缘关系日趋松懈,主张废除祖先祭祀者越来越多;家庭规模呈逐渐缩小之势。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同住)占绝大多数,主干家庭(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次之,联合家庭(已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庭)很少;辈分等级秩序逐步被平等性、法制性所替代;同时,家庭的权力模式“正从父系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平等制”,分工模式“正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转变为无差异分工模式”,“夫妻共同决定”家庭权力和管理家庭日常事务的越来越多。父母在家庭中也不再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在婚姻、教育、职业、交友等活动上具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族居方式的地缘关系大为削弱,族员的流动性、杂居性与聚居性交相并存。 ——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族文化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3分)
|
14. 难度:压轴 | |||||||||||||||||||||||||||||||||||||||||||||
(12分)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古代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5. 难度:困难 |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诸道又各置常平仓,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谷)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虽拏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内外不相知,盈虚不相补……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徒使富商大贾,乘公私之急以擅轻重敛散之权。今发运使实总六路赋入,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 ——《续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出发点,并比较二者在具体做法上的不同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刘晏与王安石改革的共同影响,并简要谈谈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8分)
|
16. 难度:中等 |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李鸿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苑书义的《李鸿章传》 材料二 “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我中国与之并立,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故公法、约章宜修也,不修则彼合而我孤;兵制阵法宜练也,不练则彼强而我弱;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而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天球、地舆、格致、测算等宜通也,不通则彼巧而我拙;矿务、通商、耕织诸事宜举也,不举则彼富而我贫。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亟宜开国会,立宪法,团结民心,同御外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6分) (2)根据材料说明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与李鸿章有何不同,请简要评析郑观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9分)
|
17. 难度:中等 |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9分)
|
18. 难度:困难 |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当国会在谋求稳定的全国农业,改善劳工条件,保障企业抵制不公平的竞争,保护我们的国家资源;并以其他种种方法来满足我们明显的全国性需要时,法院的多数人却擅权对国会通过的这些法案的睿智妄下断语……任何联邦法院的法官或最高法院的法官,年届七十,而不利用退休的机会享受养老金,当时在任的总统,应按宪法要求征得参议院的同意,任命一名新的法官…… ——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呼吁改革最高法院的演说,引自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与最高法院斗争的背景和实质。(9分) (2)从罗斯福的改革要求,谈谈你对美国中央权力部门斗争的认识。(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