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西临川区二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从左图到图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B.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

C.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总结.中田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翻中枢机构权力彼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褥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的和硬件的限制君主基政的理论。于是,在天子之上.就有了道理、法律、天道.官份们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对君主实行软的教育,启发其自律。如不奏效,则施以硬的强谏乃至废黜。实际上,在中国存在君主的时代,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主导政治运作。”这一观点强调

A.理论不完善必然导致君主专制政体出现弊端

B.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才能有效限制君主暴政

C.限制君权理论的建构推动社会政治有效运作

D.封建社会行政效率取决于君臣关系尊卑分明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朱燕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盖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可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C.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就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日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这是近代中国某一学校纪念碑碑文部分,纪念的是

A.洋务运动中的京师同文馆        B.戊戌变法期间的京师大学堂

C.新文化运动中的北京大学        D.抗战期间三校合并的西南联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这说明

A.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       B.共产党已做好内战的充分准备

C.共产党革命领导地位受到认可      D.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得人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

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

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 《惩治反革命条例》 《婚姻法》 《工会法》 《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 等一系列重要法体。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 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为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

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C.政协很好地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

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保障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论断是鉴于

A.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B.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 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 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革”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政治文化范式”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一国两制”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71年,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A.继日本之后,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结束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

B.它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影响世界格局的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影响到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大国外交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我国与前苏联范围的各国都保持正常关系。这些事实说明

A.中国十分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我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周边环境

C.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D.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公民

A.自私性           B.集体性

C.私有化           D.至高无上的特点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行政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材料三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材料四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说明主要原因及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材料序号

名称

颁行时间

基本内容(摘要整理)

材料1

《奏定中学

堂章程》

1903年

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材料2

《中学校课

程标准》

1913年

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

材料3

《高级中学世

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

“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

材料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003年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1,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

(2)材料2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教育对历史发展的潜在影响。

(3)材料3与材料4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也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四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因此上合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截然不同国家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

(1)根据材料一,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2)材料三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是什么?指出该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何吸引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