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一3月考文综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C.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   

D.商业已经由“末”变“本”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者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儒家思想                      B、传统观念

C、农耕生活                      D、自然现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术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B、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

C、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

D、封建制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这种贸易的目的不包括(   

A、宣扬和炫耀国威                  B、加强和各国的联系

C、广采异域珍宝和特产              D、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

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向南方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代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清代康熙帝曾经下令,南洋一带的商人须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体现的信息不包括(  

A、“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有很多商人到东南亚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人口多,主张中国人移民海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窥伺我何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问题: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3)请简要分析上述政策的消极后果。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 结合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及其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犬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 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僚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订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地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她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做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朝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