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4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在1914年的前不久,一位欧洲银行家试图推测欧洲主要国家的稳定前景,以便可以为将来进行明智的投资。他选择了3个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到1920年,他所有的赌注都失败了。因为他选择的3个国家都全部或部分地解体了。”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A.银行家投机、投资极端谨慎以避免损失

B.民主思想并没有充分地深入民心

C.帝制不符合当时欧洲发展的时代潮流

D.保证国家稳定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君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第三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A.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这说明他主张:

A.最大限度削弱德国,建立欧洲大陆霸权

B.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C.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D.保留德国一定的实力,平息德国的不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战胜国,如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文中的“狼群”是指:

A.英国       B.法国       C. 俄国      D.德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国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 

B.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惨遭遇

C.英国曾发表“贝尔福宣言”

D.犹太人的圣地是在此地的耶路撒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伊拉克一家名叫拉希德的旅馆,正门大厅水磨地面上镶嵌着一幅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彩色画像,下有一行英文字:“布什有罪”。这幅画像很大,正好撑足一扇门,任何想进入旅馆的人都必须从布什的脸上踩过,很难避开。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朝鲜战争        B.中东战争        C.越南战争     D.海湾战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作者反对宗教信仰

B.两极格局已结束

C.紧张与动荡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当今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反战和平运动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①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 ③具有全球性特征 ④由分散走向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南海郡,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是通过科举选拨出来的人才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A.宗法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D.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秦、唐、明

C. 秦、元、清       D. 汉、宋、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做知州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内阁大学士:

①入阁由皇帝选任   ②其实就是宰相    ③取得决策大权     ④地位逐渐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

 

详细信息
27.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就有人主张建立一个国际合作组织,作为防止另一次破坏性世界冲突的有效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并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此,盟约规定了缩减军备、共同防止侵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裁等保证条款。

—— 张贵洪 《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 王斯德等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由最初的51个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把联合国看作“让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反对把联合国作为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主张联合国的事要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管。

——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背景。国际联盟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

(3)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说像东汉之于西汉,有事而无故。有形势推迁,而无制度建立。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 引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根据过去的经验,坐在龙椅上的人物虽以道德为号召,要不是以出卖旁人为习惯的老手,就是一个被人愚弄终身的小儿,要不是有了这些原因,1911年的革命不可能如是侥幸成功。”

“……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钱穆所说,在政治制度上,宋之于唐基本没有变动,有变动的也是迫于时代。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来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5)材料三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不能衔接的新制度”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