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四川德阳香港马会五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秦时)法能诛杀不孝之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法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成为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下列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没有贯彻法家思想的结果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57年,在西安东郊灞桥发现一座汉武帝时代的墓葬,墓中一枚青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缌地把黏付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80余片,专家给它们命名为“灞桥纸”,现陈列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一发现(  

A.证实了它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

B.印证了我国西汉时期出现了植物纤维纸

C.证实了纸最早出现在我国陕西西安地区

D.说明了蔡伦在丝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运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其不足。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和道家                 B.儒家和墨家

C.儒家和法家                 D.墨家和道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与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勤俭节约;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都以发展小农经济为出发点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但都以实现国家统一为出发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功不逮。”可见,汉安帝重视(  

A.“克已复礼”主张                   B.“民贵君轻”主张

C.“三纲五常” 主张                  D.“天人感应”主张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唐朝诗人李频在《长安感怀》中有:“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A.远赴战场的将军                   B.进京应举的考生

C.作别家乡的离人                   D.辛勤耕作的农夫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这种士风形成的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A.三省六部制                B.政事堂会议制

C.科举制                    D.太学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观点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平天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百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  

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文学艺术呈现出产业趋势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           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           D.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夏商之时,乐排在首位,礼排在从属的位置。到了周朝,礼排在了首位。这一变化凸显了西周教育(  

A.以平民教育为主要形式               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

C.以规范平民行为为核心               D.以维护宗法制度为目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封邦建国有利于统治

C.君主百姓亲如一家                 D.家国一体的国家观念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梁启超认为儒家(  

A.借助仁爱之心和谐人际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改革教育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周)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法今”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训九歌心。”此联纪念的是(  

A.屈原                 B.扬雄

C.李白                 D.苏轼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会认为(  

A.“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B.“正获其身,非失身”

C.“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儒者之学全无头脑”鄙儒无识,俗儒无实,迂儒未死万里臭,名儒死节殉名。“这番话最早可能出自(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国文化概论》:“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学校议政等办法来……”省略号中应填入(  

A.修补封建制度          B.改革科举制度

C.废除专制制度          D.恢复丞相制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艺术图片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及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片反映宋元时期科技、艺术在服务对象方面的共同特点,分析此特点对科技和艺术发展的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材料三中陈寅恪先生的观点。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性,充分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摘自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小说创作繁荣,下面是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两拍”所见的人情世态。

故事名称

内容节录

叠居奇程客

得助

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生业,科第反次之。

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

(男女)相悦为婚,礼以义起,乃如“移干草柴近烈火,无怪其燃。”

恶船家计赚

得假尸银

如今做官吏的人,他们“侵剥百姓”“诈害乡民”无异于“盗贼”

硬勘案大儒

争闲气

理学大师朱熹是个挟私报复,心灵卑鄙,行刑逼供,诬陷无辜的十足小人

——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

(1)据材料一,综合上述,概括说明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所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明清小说中体现了哪些反传统思想?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人类文明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文明的每一步,每一个成果都值得我们珍惜和总结,因为它们人类继续发展前行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来800年——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相互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有回顾了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文化的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多年前“轴心时代”的一次新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年前“轴心时代”的新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的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全球化与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对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阐述对文中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有回顾了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要有典型性,三个即可;必须中外结合,言之有理,符合逻辑。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