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下期中文综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宋代高承《 事物纪原》 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A.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部分草市发展为城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体现的思是(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绫,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命》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以下这两幅画选自曾经来华游历的英国建筑设计家Thomas(1804—1872)的画册《Allom CHINA ILLUSTRATED》(1843—1847,伦敦)。画册出版后在近代西方颇具影响,被视为了解神秘中国的一扇窗口。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中国在当时拥有怎样的农业文明?这一农业文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有什么地位?

(2)材料二中所说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两幅画透露出当时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有哪些特征?西方人能从中了解到中国怎样的风土人情?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1736~1796年)

(1) 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上的重大回眸:

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 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