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高三高考二轮总复习高考命题常考题型历史试卷2(解析版)
一、综合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对同样的历史活动不同地域的人或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于此处(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充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劫夺财物。至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

——(明)马欢著《瀛涯胜览》(马欢曾随郑和三下西洋。本书成书于1451年)

材料二   弗朗西斯·德雷克于1577—1580年期间作环球航行不断地作战与抢劫。他带回大量的战利品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封为贵族。1585年与西班牙的战争再起德雷克在加的斯港摧毁了敌国船队,后又率领舰队于1588年与“无敌舰队”作战。

——(法)德尼兹·加亚尔著《欧洲史》

材料三   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靖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

——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1)据材料一、二陈祖义和德雷克都曾海外劫掠两者的结局有何不同?请结合史实说明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2)历史记述能反映记录者的观点和立场。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关于民间海外活动的记述指出陈祖义、张琏的共性分析马欢和梁启超观点的差异。

(3)有学者指出历史研究的本质是选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启蒙运动都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一般规律的认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必须统一的时代命题。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本质目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 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 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既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丽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