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四川双流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某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自由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与此相适应,他们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绝对服从是与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可以说“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永远是主权者,但在私人关系中却是奴隶。”这表明该学者认为古希腊(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  

B.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

C.公民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D.排斥私有财产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减轻平民疾苦、缓和社会矛盾

B.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D.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C.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记录了政治家阿里斯提德被自己忠实信奉的“贝壳法”放逐的故事。如一位目不识丁的平民因为听烦了阿里斯提德的名字就要求把这个名字刻在贝壳上。这表明雅典( 

A.民主权力曾被公民滥用                        B.公民对政治家极度厌恶

C.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                        D.公民参政意识十分强烈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                        B.维护贵族的特权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调解贸易的纠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①应为《十二铜表法》        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④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B.效益优先的原则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C.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制度结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以上法律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英国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削,国会权力上升

C.英国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逐步过渡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视限制威廉三世的权力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州政府绝对服从联邦政府

③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④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②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④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主要(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

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A.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 

A.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B.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

C.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宪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一般都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又与国会互相制约。

B.英国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与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D.德意志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受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A.主张儒佛合一             B.注重经义策论

C.抨击科举制度            D.抨击当朝统治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后期,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D.工业革命在亚洲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推论与对史实的解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古代希腊各城邦从此都实行了民主政治制度

B

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时代要求罗马法成为适用于罗马范围内全部居民的法律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清政府被迫开始向欧美列强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D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法制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末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

——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

材料二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的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序列

内容

11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44545

对于财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

1134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1804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罗马法律发展的因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法律观念的不同。

(3)材料三的法律条文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就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妥协有时也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妥协是一门艺术,理性的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妥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配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致财政出现入不敷出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较大成功。

——摘自《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