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二4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墨子对儒家提倡“厚葬久丧,守孝三年”提出批评,认为将会靡费社会资源,可能导致国家贫穷,人口减少,身体素质下降,社会管理紊乱,增加了亲人间与社会上的矛盾与斗争。这表明墨子

A.反对儒家的仁义孝道                      B.注重社会功利与实效

C.提倡无差别的兼爱观                      D.夸大丧葬的负面影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佛法据王法以立”,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一些寺院因此被称为“护国寺”或“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理学的理论体系形成                      B.士大夫普遍的崇佛心理

C.佛教融汇儒家的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B.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作用

C.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明朝自罢丞相开始就“无善治”,因此主张恢复丞相制度,提高丞相地位。这表明黄宗羲(   

A.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B.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C.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D.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该现象表明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B.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

思维方式,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的社会文化。据此可知,李约瑟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因素是

A.重总结轻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B.小农经济主导之下社会技术需求相对较低

C.道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 

D.“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追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两汉政治跌宕起伏引人关注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士人阶层兴起推动文化下移 

D.明代政治黑暗促使世人追思汉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1902 年)中写到:“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着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梁启超此说的根本意图是

A.为政治变革提供依据                B.强调尊重规律的重要性

C.反击顽固派守旧主张                D.扭转晚清政府统治危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

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A.抛弃传统文化                    B.改造国民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新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实践中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思想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A. 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并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列强的经济侵略             B.经商巨额利润的吸引

C.商战思想的影响             D.近代中国的社会剧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转而又盲目抄袭苏联。”钱穆主要强调

A.近代学习西方始终未获成功  

B.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的发展

C.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重取舍

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行不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A.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B.“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C.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造成二者悲剧结局的共同原因是

A.两人阶级立场与统治者对立           B.天主教会的严密控制与压迫

C.两人的思想与社会正统对立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普罗泰格拉在《论神》开篇即表明:“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他因此触怒了雅典人,《论神》在雅典广场上遭到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挑战了神的尊严和权威               B.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C.批判雅典的直接民主制               D.触犯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代表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所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 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B.人文精神的普及

C.活字印刷术的传人

D.近代教育的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培根(1561-1626年)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共同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并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推动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诞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07 年,毕加索在伦敦参观了非洲面具展览后写道:“那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受其影响,他创作了立体主义的第一幅绘画《亚威农少女》。这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欧洲文化霸权地位崩溃  

B.立体主义全盘颠覆了艺术传统

C.非洲艺术已是立体主义

D.欧洲与非洲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有人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出自

A.意大利贵族与薄伽丘 

B.罗马教廷官员与马丁·路德

C.罗马教皇与但丁

D.雅典的大陪审团与苏格拉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在一封信上这样描述《石工》:“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此画应属于下列哪一绘画艺术流派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它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个理论是

A.日心说            B.经典力学

C.进化论             D.相对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 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材料二 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奉行的政策兼有新旧两种时代特色。西方侵略者在商贸、外交方面获得利益,中国政府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统治过程中,对秩序的需求、士大夫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以及保守的儒家意识形态均水乳交融在一起而相辅相成。其结果,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中国,在19 世纪60 年代做出的回应是重申或重建儒家制度而非使之现代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你同意材料一中的哪种看法?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

(2)19世纪60年代中国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哪种主张符合材料二的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当时的中国产生这种主张的原因。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城市与生活                              生活与观念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2)分析说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一战爆发后直到1917年,美国才结束“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在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

美国欧洲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原因。

(2)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