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辽宁辽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模块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上述答复体现了(   )

A.中国汉字词性的多变性B.儒家学派克己复礼思想

C.答者对贤明政治的推崇D.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形势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记》和《汉书》等史籍都记载,秦始皇陵在秦末曾遭火焚,除地面建筑被毁于一旦外.兵马俑也损毁严重。对于史籍记载的真实性专家争论不休。对兵马俑坑的发掘发现一、二号俑坑都有黑色木炭遗迹,经推证是遭火焚烧后造成的。这说明(   )

A.文献记载大都接近事实

B.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

C.考古发掘须有文献作依托

D.考古发拥掘是史学研究的前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的民主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

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管子•海王》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反映出(   )

A.铁器对行业发展的重要B.行业准入条件苛刻

C.政府重视农用工具的管理D.民为邦本治国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通典•卷二十二》写道: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汉武帝时,以近于人主,乃得参与政事,举凡劾奏、责问、任吏、奖赏皆由之而出。“尚书”职责变迁主要缘于(   )

A.成员身份的特殊B.限制相权的需要

C.完备体制的推动D.行政事务的增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够他们自己必不可少的消费,那就不可能有商品交换的产生,不可能有工商业的分工和发展。”按这一观点,我国历史上“草市”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B.城市政治职能的削弱

C.农业中曲辕犁的应用D.交换活动的限制放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各为一个,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时“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表明当时(   )

A.战时武器以火药武器为主B.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C.政治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D.火药武器生产组织严密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明代有官员感叹,“最恨者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计恶,计大计小,计贫计富,计迟计速。”这一感叹反映出当时(   )

A.行业分工细密B.雇佣关系出现

C.市场管理严格D.封建吏治腐败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李贽认为:“世不我知,时不我容……吾谓当此时,正好学出世法,直与诸佛诸祖同游戏也。”这体现了李贽(   )

A.开“三教合一”之先河B.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

C.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走向地主阶级的对立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表展示了1845-1856年英国对上海的羽毛纱输入信息。其反映出当时(  

A.上海的对外商贸竞争力下降B.当时实业救国探索初显成效

C.英国有意限制对华出口贸易D.英商对华羽毛纱倾销有心无力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邹容指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有野蛮而进文明者也”这体现了他(   )

A.以进化论为革命的思想武器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C.认为传播西方文明为第一要务

D.将社会公正看作是革命的最高目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62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领导机关,就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这一方面来说,只是一个加工工厂。工厂没有原材料不可能进行加工。”这形象地说明了(   )

A.当时党政机关的工作积极性急剧下降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C.党和政府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D.政治协商存在巨大障碍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

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C.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胡适曾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死文学’的历史。”其意在说明(   )

A.白话文合乎历史潮流B.中国文学革命的紧迫性

C.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D.西方文明适合中国国情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40年9月5日,周恩来在给中央的电报中说:“大战是第一件兴奋人心的大事……今日大公报、新蜀社论称赞华北八路军战绩,蒋有电嘉奖,何亦允发子弹。”材料中所说的“大战”(   )

A.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B.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代某一时期,石家庄的一些大饭庄开始有了南菜、北菜等各种地方风味的菜肴,“随人所欲,样样俱全”;也开始拥有外地的名厨,号称“肆宴设席,有苏京保派之不同”。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外国人员流动频繁B.中西经济交流增多

C.国内局势相对稳定D.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那一年,蒋介石发表了为退出联合国告全国同胞书。其历史背景是(   )

A.西方大国对其支持力下降B.联合国随意插手中国内政

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D.联合国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对中国一贯实行遏制战略,组织中国“入联”。1968年以后,美国官员普遍认为,在联合国实行“两个中国”的方案是最合适的。美国立场开始松动是(   )

A.源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多

B.迫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

C.基于中国大国地位全面确立

D. 因为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邓小平的改革给厂长们带来了一种“负责制”。这样,他们就获得了一种为偿还贷款、减少利息开支而工作的动力。工厂对效益的重视和国家下放计划控制权同时进行,中央政府指令部分让位于地方行政指导。这种“负责制”的实质是(   )

A.扩大工人的自主权B.改变政府的管理职能

C.提升地方行政地位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说:“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他强调了(   )

A.“一国两制”原则B.民族认同感的价值

C.平等协商的精神D.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1993年中国部分省市股份制企业发展情况表。该表数据证明(  

A.中共十四大推动了经济改革的深化

B.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C.沿海地区走在了股份制改革的前列

D.证券融资成为解决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评论说,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该评论的推理逻辑是(  

A.中国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B.国力是国际地位的基石

C.中国具备联合国成员的资格D.国际上对中国拥核的支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创建机制有较强的灵活性B.基本上是法律实践的结果

C.体现当时社会的民主意愿D.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巨人“不再集中他们的思想与他们的才干于来世天堂上的存在了。他们竭力想建设他们的天堂在这一个地球上,并且老实说,他们的成功是很多的。”这反映出“运动”(   )

A.缺乏创造性与想象力B.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C.价值观缺乏坚实基础D.尝试构建理想社会蓝图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一贯主张“因信称义”,但他在将圣经翻译成德文时,曾把原文中的“因信称义”译为“唯信称义”,其中的“唯”是指“唯一”。“唯”的说法反映了他(   )

A.更彻底地否定天主教会权威B.思想已经倾向于追求君主专制

C.对封建神学思想已深恶痛绝D.不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和大西洋沿岸诸国的大商人迫切希望寻找一条摆脱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直达东方的新航路。有人曾分析:一旦成功,东方货物所缴纳的通行税便仅及过去的八十分之一。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具有民族解决性质B.开始了东西方的直接交流

C.是经济驱动的结果D.打破了文明间的孤立状态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在“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选举中根据多数原则产生的,每五年进行一次选举。议会由皇帝召开,皇帝有权提前解散议会,但需得到联邦参议院的同意。这一规定反映出该宪法(   )

A.专制主义色彩强烈B.旨在维护国家的统一

C.具有一定的民主性D.意在突出皇帝的权威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就法国当时的形势,有人描述道:“许多人关心财政问题,指出必须考虑向普鲁士人支付赔款。实业家们到处在议论‘如果您不结果这些歹徒,如果您不夺取他们的大炮,解决财政问题时,您将一事无成,应该彻底解决此事,那时便将商谈财政问题。’”“议论”反映出(   )

A.赔款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B.实业家欲联合抵制外来侵略

C.当权者要求巩固国防的愿望D.有产者害怕无产者掌握武装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世纪初,英国国王发现必须接受议会多数派的统治地位,否则“国王陛下的政府”便会麻烦不断。为此,他必须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从感情上说,不管他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人。这表明此时英国(   )

A.议会仍然受制于国王B.国王仍然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C.国王仍然控制着政府D.出现向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马达成了这个工业社会中蒸汽机和内燃机强有力的竞争者,而电报和电话则成为社会有机联系和调节的重要工具,虽然当时人们未能从理论上预见信息将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上述社会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世界市场分工的细化B.电力的应用与保障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现代物理学的革命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列宁宁愿选择‘用无情的斗争来解决选择道路的问题’,也不想选择‘平稳的航向’和‘充当安全的反对派’。”该学者这一认识是缘于列宁当时(   )

A.对革命方式的狂热追求B.建立联合政府的要求

C.主张利用市场发展经济D.提出了继续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有学者就二战后新体系的建立指出:“从根本上讲,IMF从酝酿到正式成立是国际政治格局在经济金融问题上的直接体现,政治内涵是‘本’,经济表征是‘末’。”IMF的“本”是(   )

A.维护美国在新秩序中的利益B.致力于全球性的经济援助

C.稳定成员国之间的国际汇率D.联合西方以遏制共产主义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罗斯福规定,“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竭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与此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

A.发放救济资金B.以工代赈

C.实行美元贬值D.压低农产品价格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在小说《艰难时世》中,主人公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天平和乘法表,随时准备称一称、量一量。作者就此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讽刺的是那些除了数字和事实,其他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该作者的创作动机在于(   )

A.展示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B.揭露金钱社会的罪恶与丑陋

C.歌颂资本主义对发展的贡献D.剖析社会,质疑西方文明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当代科学史重要奠基者萨顿强调:“科学知识的创造和美的创造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科学同时追求两个不稳定的一致的目标:保持传统的知识并在其基础上仔细地加以建设;同时,又始终力求用更强有力的知识取代它。”下列理论之间的关系与该观点相符的是(   )

A.神创论与相对论B.相对论与量子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D.地圆学说与量子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整顿吏治方面,隋文帝“妙简良能,出为牧宰”。擢“仁明著称”的广汉太守柳俭为蓬州刺史,以“奉国尽心”的驾部侍郎辛公义为岷州刺史,擢“治术尤异”的临颍令刘旷为莒州刺史,“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任“达于从政”的房恭懿为新丰令,“政为三辅之最”。文帝还经常遣使考察地方官吏,褒奖良能,惩处贪污。治书侍御史柳彧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贪污不称职的长吏二百余人。库狄士文为贝州刺史,对官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检举了一千多人,隋文帝都把他们发配到岭南去了。文帝又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史(《高祖纪》作“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整顿吏治的主要意义。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称:“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指望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相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也。”

材料二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5年)提出:“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材料三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7年)提出:“日寇投降以来,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盟政治立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