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湖滨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A.东厢房             B.西厢房

C.北房                D.南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子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社会转型

B.打击了贵族政治

C.有利于中央集权

D.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B.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C.翼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据此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C.内阁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

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制瓷业开始兴起

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字迹密密麻麻如同群蚁排衙。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表1的解读正确的有    

表1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人口

百万

粮食总产出千吨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粮食

全部作物

1400

72

20520

19.8

24.7

1038

1650

123

35055

32.0

40.0

1095

1750

260

74100

48.0

60.0

1544

1820

381

108585

59.0

73.7

1840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A.“恻隐之心”          B.“心即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

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学历史课本介绍说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鼎名原文见右图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30分》中将“司母戊鼎”读成“后母戊鼎”由此引起激烈争论。经史学专家考证商代的字体比较自由正写反写都可以况且这个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此读成“后母戊鼎”是正确的。这种读法的理由更充分依据的是    

A.甲骨文的书写特征             B.古代分封制

C.汉字演变史                  D.古代礼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与下图朝代所处时期相符的中外史实有    

A.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徐光启编成《农政全书》、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曹雪芹著成《红楼梦》、孟德斯鸠写成《论法的精神》

D.李贽写成《藏书》、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设立“四百人会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雅典的政体形式  B.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

C.雅典的城邦体制  D.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

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牟宗三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请回答

(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

(2)据材料二,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证实材料四的观点。至少答5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

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

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历史博文《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例如民主主义的理想,不论在哪一国,大致都很相同。把这个理想适用到实际的政治上去,那就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有些不同。社会主义,亦复如是。他那互助友谊的精神,不论是科学派、空想派,都拿他来作基础。把这个精神适用到实际的方法上去,又都不同。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材料二 李大钊曾经与五四时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信仰过空想社会主义并且真诚

地为之进行种种试验希望依此建立理想的新社会。所不同的是李大钊最早觉悟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随后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武器对各种空想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成为一个彻底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并为它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生。

——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是如何认识问题与主义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