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苏溧阳高中高二下期中调研历史(选修)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解读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据图推断,西周

西周分封示意图(局部)

A.封国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

B.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C.同姓封国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D.政治中心周围多为异姓封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A.促进了文化融合                         B.维护了社会公平

C.有利于专制统治                         D.加强了民族团结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根据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它产生于农民运动中,却又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决定了它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材料中的是指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资政新篇》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国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27年2月19日《民国日报》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称“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由此可见,北伐战争

A.消灭了北洋军阀主力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赢得了国民革命胜利              D.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

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

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

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49年1月,中共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斯大林得知消息后,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红军长征的完成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

A.民主限制个人自由                  B.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C.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D.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还不至于引起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掩饰下的皇帝专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干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内阁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A.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权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多数人的暴政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还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上的1例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果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学术界撰文探讨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对中国近代化历程推动的意义。阅读材料: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肯定与否定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成功与局限

君主专制政体 社会生活 民主共和 民族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的五个词语以成功与局限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东亚世界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在当时均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文化对日本和中国文化的“置换”效率和结果都是不同的……曾担任过美国驻日大使的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史学家赖肖尔在《近代日本新观》一书中指出:“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特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实际上,说它是百分之一的独创性和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植组成的也许更为明确的。”

——倪力亚,倪健民主编《文明中国:把怎样的一个国家带入21世纪》

材料二  梁启超指出:“今日我中国积弊更深于日本幕末之际,而外患内忧之亟,视日本尤剧百倍”。……各地农民因对幕府统治不满而纷纷起义,支持倒幕斗争。……康有为在奏折中曾提醒光绪帝:当今“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

——谢俊美著《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

材料三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的日本近代化改革和以戊戌变法为高潮的晚清中国近代化改革便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田正平 良小朋《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改革的比较考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日本明治维新“移植”西方的内容。百日维新中“置换”西方文化有什么缺陷。

(2)材料二从哪几个方面比较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不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对东亚的影响、戊戌变法在中国的历史功绩。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圣雄甘地是印度国父,他感召和引导着印度人民用和平的方式获得了独立解放,也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学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二 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我纯洁的过程,而我们的斗争又是一个神圣的斗争,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纯洁的行动,似乎是很恰当的。让印度的全体人民在那一天停止工作,把那一天当作绝食和祈祷的日子。……孟买的总罢市是完全成功的……那时的盐税是极不得人心的,而且不久以前还有过一次争取取消盐税的强大运动。我因此建议人民可以置盐税法于不顾,在各人家里,用海水制盐。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售卖禁书。……把这两本书加以重版并公开售卖似乎是进行文明的不服从的最轻易的办法。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材料三 1999年岁末,世界各大通讯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公开评选中,20世纪以“非暴力主义”引领印度人民走向独立和尊严的甘地,被一致公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他改写了人们对政治的认识,洗刷了政治的肮脏和血腥,把政治升华到人性的层面。

——王小平《震撼心灵的奇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倡导“非暴力抵抗”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印度民族独立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回答甘地被推为人类“千年政治领袖”的历史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