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 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学者说:“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剑桥中国隋唐史》写道:“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材料中的“轮廓”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保证了皇权独尊     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此规定  

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完备了中央监察制度

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雅典民主城邦的政治精英们在公民大会和法庭上表演时,凭借的主要手段是言辞。言辞在雅典具有很高的地位,这使得与言辞有关的演说术和修辞术在那里极为发达,各种演说和修辞策略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的政治表演。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演说是获得城邦政治权威的唯一途径

B.雅典民主政治推动了演说术的发展

C.演说和辩论是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

D.城邦民主是以表演为主的虚假政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A.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C.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D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这份奏折反映出琦善  

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        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

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        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02年杨延栋在《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中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该观点的实质是  

A.领事裁判权撤废关系到中国主权的恢复

B.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C.通过修订不平等条约以废除领事裁判权

D.通过改正条约实现救亡图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17l111,中华革命党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改变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918617,《民国日报》的社论却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民国日报》报道的变化表明中华革命党  

A.认为彼得格勒的胜利只是暂时现象

B.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符合国情

C.希望借助苏俄的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D.认为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暴乱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44年,几乎所有在延安的西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西方记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中共的坚持抗战赢得尊重            D.国共两党之问的精诚合作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

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

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

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雅典人不认为自己是完全不受约束的,但他在仅仅屈从于他人专断意志的‘约束’与由法律这一应受尊重的规则所确认的‘约束’之间做出了严格的界分,因为后者是一种自我强制。”这一论述反映了雅典人  

A.反对贵族政治的不公平    B.遵守正当程序制定的法律

C.更加注重对自我的约束    D.主张自由是法治的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408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193849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  

A.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B.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C.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

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

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

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逢之歌

1945626,《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董必武静静地思考着……

——黎风《联合国重大决策内幕揭秘》

材料二  重返之旅

1950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1971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1025,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19711115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大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  维和之美

1988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传统形成后,上院的权力和地位长期高于下院。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取消上院对下院议员的提名权,但上院仍然有否决和修改下院通过的法案的权力。一直到20世纪初,上院经常利用否决权使下院通过的议案不能成为法律。1911年的议会改革在首相阿斯奎斯斗争下,上院被迫作出了让步,通过法律确立了下院的财政立法权,对于预算案上院只能搁置一个月,在其他公议案上,上院可延搁两年,但如果连续三次在下院获得通过,可以直接交由国王批准成为法律,无须经上院同意。而且这个法案明确宣布“想要用一个建立在群众基础上而不是世袭基础上的第二院去代替现在所有的上议院”。1949年颁布的议会法是1911年议会法的补充,它规定只能由下院提出财政议案,上院没有修改和否决的权力,同时将上院延搁下院通过议案的时间缩减为一年。

——《英国议会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