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苏海州高级中学等三校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代京师长安的商业区有九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洛阳的商业市场有三市,“金市在大城西,羊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在汉代不仅京师,一些名都和郡县也都设有市。下列关于汉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业活动突破空间限制       ②城市商业活动比较繁荣

③政府开始鼓励商业发展       ④商品分区排列和出售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B.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

C.轻盈精湛的丝织品是常见的商品

D.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略的部分文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

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面是1865 年和1894 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1865

1894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 019.7

28 605.9

137.99 %

进口值

6 003.6

14 605.4

143.28 %

出口值

6 016.1

14 000.5

132.72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83年12月11日《申报》记载:上海“缫丝局开,女工之受雇者不少,其他之有需乎妇女者不及备述,总之至于女工亦藉通商之故,而得以自求口实,则其自利于中国人民者何如?”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妇女进厂做工,有伤社会风化       B.妇女地位提高,就业前景广阔

C.妇女自求口实,利于改善民生       D.妇女薪酬较低,成为企业首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蔚然成风   

B.官僚资本在中国开始出现

C.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有所变化 

D.实业救国的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

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

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图是漫画家李寸松创作于1958年的时政漫画《挡不住的阳光》,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民众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有所怀疑

B.作者认识到经济建设存在“左”倾错误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是

A.一五计划的成果          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C.人民公社的特征          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

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1 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人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人。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    B .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C .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 .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面是两幅新中国宣传农村的海报,从中可以看出

A.都基于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根本变革  

B.农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C.都是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

D.都对未来农村建设规划了美好蓝图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

年份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

 

国家定价

国家指导价

市场调节价

1978

97%

0%

3%

1985

47%

19%

34%

1990

30%

25%

45%

2006

4.63%

0%

95.37%

A.政府停止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带动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 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l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l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程君五十叙》

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

材料四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大包干、承包制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日益狭小,根本谈不上规模经济。不仅如此,原有集体经济也被削弱了,集体财产被分掉了,无法行使协调服务职能,使农业没能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转变……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规模经营,应将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阻止土地经营规模不断萎缩,最终使我国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试从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决的出路。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

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

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

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

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  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立足国情,顺应时势,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为了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影响,指出制度创新成功应注意的时代和社会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