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持而成者也。”上述材料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

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宗和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家国混同为一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A.中央失去对有效地方控制

B.国家权力出现“外重内轻”格局

C.国家权力呈现“内外皆轻”格局

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

A.体现出德国皇权与贵族已结盟B.结局是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D.压制了自由,不利于民主进步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这反映出清政府(   )

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

B.坚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

C.“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

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另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的输出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

D.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中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表(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A.列强加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多重压制

C.中国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了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种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A.提高民族素质,迎接社会主义

B.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遵循父系单系世袭的原则。中西方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B.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

C.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态度

D.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行贸易自由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扩大进出口数额D.克服经济发展困难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   )

A.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

B.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

C.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

D.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英国“首先打垮了”清朝“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

A.商品输出B.鸦片走私

C.军事进攻D.迫签条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近代中国最早倡导这一观点的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

A.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

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D.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演变的简要进程

材料二 近代中国各种力量对近代民主政治的探索及其曲折历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历代统治者在哪些领域维护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走向衰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探索的特点,并对这一时期的探索结果作简要评析。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始。《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高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兼有升学和就业两重任务。以“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即以作官、从事实业和升学的准备作为设学宗旨。高等学堂:属高等教育性质,“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以备学皆有专长为成效。通儒院:通儒院相当于“研究生院”,以“造就通才为宗旨”;“为研究各科学精深义蕴,以备著书制器之所。”实业学堂:分初等、中等、高等,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初级师范学堂:相当于普通中学程度,培养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堂教员。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程度。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普通中学堂教员和管理员。

材料二 夫今之所谓新教育者,亦多端矣。日练习主义之教育,曰试验主义之教育,日实用主义之教育,日劳动主义之教育,日人格主义之教育,曰新理想主义之教育,曰自学辅导主义之教育,日杜威之教育,日蒙台梭利之教育,日欣斯凯泰奈之教育,日爱伦凯之教育,纷纷逞说,各有优异。如临百戏斗巧之场,如入万花争妍之圃,前瞻后盼,耳目眩瞀,诚令人昏迷颠倒,莫知所始从也。

——姜琦《何为新教育》《新教育》第1卷第4期1919年5月

材料三 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

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肓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第4卷第4期1922年4月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新教育兴起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教育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教育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款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概括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