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立者同。”这表明(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
|
2. 难度:简单 | |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候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
3.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
4. 难度:简单 | |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候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候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谕候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A.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
5. 难度:简单 | |
南宋初,犹格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
|
6. 难度:简单 | |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
7. 难度:简单 | |
柏拉图公开认为:“依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
8. 难度:简单 | |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
9. 难度:简单 |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
10. 难度:简单 |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11.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现象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和共和政体飘摇
|
12. 难度:中等 | |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化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 ) 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 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
|
13. 难度:简单 | |
……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利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很多省份纷纷发明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生命,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也非常迅速的被大量的中国人拾起……这段材料能够反映出辛亥革命( ) A.爆发的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B.许多参与者对辛亥革命了解甚少 C.参与者启示也在猛烈的反对君主制度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广泛参与革命
|
14. 难度:简单 | |
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参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为交参议院决定,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充分说明( ) A.张謇、章太炎比孙中山更具有民主意识 B.临时政府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的产物 C.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 D.临时政府由于内部分歧,最终被迫解散
|
15. 难度:简单 | |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箭头所示的是近代某一军事行动的历程,对这一军事行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道光30年-同治3年 B.武昌起义新军:宣统3年 C.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7年 D.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24年
|
17. 难度:简单 | |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C.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
18. 难度:简单 | |
1926年8月4日中共发布的《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在革命潮流仍在高涨时,许多投机腐败分子均会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一个革命党若是容留这些不良分子,必定会使党陷于腐化,不仅不能执行革命任务,且将为群众所厌弃。”这个决定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注重为苏维埃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动力 B.为共产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C.采取措施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重视国民革命运动时期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
19. 难度:简单 | |
1926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国内民主运动高涨
|
20.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1. 难度:简单 | |
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右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22. 难度:简单 | |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山现表明( )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
|
23. 难度:简单 | |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在版序言中写道了“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己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D.工人运动的发展
|
24.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
25. 难度:简单 | |
苏俄革命早期领导人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B.退出一战的要求 C.《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6. 难度:中等 | |
从古到今,历届政府一贯重视官员队伍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贼伤人,吏论以为斗伤人,吏当论不当?当谇。” “今且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有(又)且课县官,独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闻。” “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 ——摘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监察权渊源于我国古代的谏议大夫和御史制度,所以监察机关的职权应以弹劾权为主。至于弹劾的对象,则上至总统,下至政府各级官吏,范围十分广泛。……关于弹劾原因,主要是政府各官员的失职而引起的案件。孙中山在他所著《孙文学说》中指出,各院人员失职,由监察院向国民大会弹劾之,而监察人员失职,则由国民大会自行弹劾而予以罢免。 ——摘自胡斌《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概述》 材料三 聂冬华是江西吉安一家制药公司的员工,2006年3月26日在公司的灌装室被蒸汽烫伤左臂和左脚。事故发生后,其亲属向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议定申请。2006年7月11日,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聂冬华向吉安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复议维持原决定,聂冬华遂将吉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告上法院。12月8日,吉安市吉州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原告胜诉。 ——摘自岳麓书社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吏治的特点。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秦出台上述法令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 (3)概括指出上述三则材料在官员管理理念方面发生的变化。
|
27. 难度:简单 | |
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
28. 难度:困难 | |
对历史进行合理阐释是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编撰《法国革命记》呈递光绪。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绘是:“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普大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 ——摘自宋严萍《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1)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一所蕴含的法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田桐审视法国大革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用什么史观来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谈谈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