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广东高州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讲究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学者汪林茂评论某一历史事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一历史事件是:

A.小农经济解体              B.外国商品倾销

C.洋务企业创办              D.民族工业兴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清代学者陶熙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清政府的“重本抑末”政策有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83年,《字林沪报》报道:“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禀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这一报道反映了:

A.近代企业分布日益合理       B.近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

C.兴办实业热潮迅速掀起       D.近代企业竞争渐趋激烈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世纪后期,一架珍妮纺纱机的价格约相当于一个英国纺纱工人134天的工资:在法国,相当于311天的工资;在印度则会更多。材料主要说明:

A.采用机器导致失业大增                B.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

C.英国出口机器获利更多                D.落后地区更应该采用机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54年,英国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当时英国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这种现象

A. 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B. 提高了英国国民的素养

C. 迟滞了英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 加快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步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换言之,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构成了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下列不能佐证上述说法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 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 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 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 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这说明:

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

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

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陈独秀始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或他主张的“先发展资本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他吸收了列宁的思想的缘故。说明陈独秀赞同苏联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这种“和谐”的实质是:

A.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

B.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C.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

D.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斯大林模式                   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计划与市场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限于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盛行于我国哪一时期: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莫贾,上旌于思次(屋楼)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哲宗元祐二年正月辛巳

“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

(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会的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