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
2. 难度:简单 | |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 A. 颁布“解负令”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废除“六一汉”制度 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 B. 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C. 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 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力
|
4. 难度:简单 | |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
5. 难度:简单 | |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 ) ①发展封建经济 ②打击旧贵族势力 ③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 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6. 难度:简单 | |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难度:简单 | |
《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巩固北魏统治 D.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
8. 难度:简单 | |
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 ①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②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③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 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不符合北魏均田令的是( ) A.官僚地主的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 C.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D.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
10. 难度:简单 | |
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
11. 难度:简单 | |
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庆历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 A.增强财政收入 B.减轻民众负担,缓和阶级矛盾 C.整顿吏治 D.重视农业
|
13.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
14.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的理财方针“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官僚地主增收免役钱 ③改革科举,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科 ④实行保甲法,减少军费开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制度,它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 A.强化人们的法制意识 B.考试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做官 C.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选拔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
16. 难度:简单 | |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 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D.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
17. 难度:简单 | |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
18. 难度:简单 | |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欧各地的宗教改革各具特色,其中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是( ) A.德国宗教改革 B.尼德兰宗教改革 C.英国宗教改革 D.瑞士宗教改革
|
19. 难度:简单 | |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各国王权的增强
|
20. 难度:简单 | |
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能反映出上述观点的是( ) ①消灭马木鲁克势力,促进国家统一 ②向西方学习 ③按照西欧国家特别是英国军队的模式训练新式军队 ④积极进行对外扩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从长远看,商鞅的经济政策有哪些消极作用? (3)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4)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看,其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
2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 ——马丁·路德 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卡尔文 (1)根据材料一,说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出发点。指出这一论纲在宗教改革中的地位。 (2)比较材料二中马丁·路德与卡尔文主张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他们的共同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
|
24. 难度:中等 | |
材料: 明穆宗朱载垕即位时,面临“四方之民竭矣,各处之库藏空矣”的窘境,国家财政严重紧张。北部鞑靼部落持续进犯,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屡打不绝。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他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政策过于严厉对于王朝统治并无好处。 1567年,明朝政府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史称“隆庆开关”。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合法的地位,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当时明朝的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许多国家缺乏名优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明朝。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市场在白银的驱动下,前所未有的活跃起来,它促进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和市镇的兴起。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影响了欧洲工业技术的革新,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做出了贡献。 ——摘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隆庆开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隆庆开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25. 难度:中等 | |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