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仁义”和“王道”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2. 难度:简单 |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权的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长期得不到改变,这导致传统的孝道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孝忠并重转变为孝先于忠。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门阀士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三教合一思想的推广 D.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
3. 难度:简单 | |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 封建士大夫认为西学远优越于儒家思想 B. 封建士大夫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C. 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D.“华尊夷卑”的观念已有所改变
|
4. 难度:简单 | |
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会通”。该思想( ) A.产生的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B.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本质相同 C.指导下的最成功的实践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D.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和软弱性
|
5.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这本质上说明了( ) 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 B.开启民智的思想启蒙运动十分必要 C.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D.民众支持清政府反对进行民主革命
|
6. 难度:简单 | |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 A.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 ) A.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D.践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
|
8. 难度:中等 | |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 “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 A.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B.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C.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D.认为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
|
9. 难度:简单 | |
他被认为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 ) A.普罗泰格拉 B.但丁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
10. 难度:简单 | |
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这表明( ) A.伏尔泰的主张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 C.伏尔泰提倡开明君主制,抨击君主专制 D.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
|
1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865-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该表格反映出美国的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专利发明最多的国家 B.更重视对外国居民的专利保护 C.重视保护科技知识产权,并大量引进外来技术 D.外国居民对美国专利贡献率多于本国居民
|
12. 难度:简单 | |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翻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性。”法者,宪今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 存手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创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柯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严复在译著《法意》中指出,“如孟氏(孟德斯坞)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乏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荃本主张以及对秦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论述的西方与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差异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产生这一论述的意图和时代背最。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价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俗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运用中外思想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755 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经过这场战乱,可纳税人口数量减少,财政吃紧,为扭转财政亏损局面,需要另辟途径,寻找税收来源,所以唐玄宗就任用了第五琦,整顿财政。为了驱散全国政治上空的乌云,应急眼下战事所需的军费,第五琦全面垄断盐业,把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全部收归朝廷,对私煮私卖食盐者进行定罪。官府垄断盐业,却造成各个环节的腐败行为,使官营的盐业收入流入私囊,不能很成功地增加朝廷收入。这个时候,国家又利用刘晏,制定新的盐法政策,与第五琦的盐法相比,由官收、官运、官卖,变成了官收、商运、商卖。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方面还是由官府把持,由官方掌握食盐价格,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他处,如此就减少了食盐运销方面的官吏,减少了人力成本,相应地也就减少了政府在运输、销售方面的开支和费用。同时还减少了腐败行为,提高了效率。又由于利润的刺激,商人会把食盐行销到全国各地,甚至是较为边远的地区,这样,朝廷便吸纳了更远边陲的利润,百川归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改革盐政的背最及主要特点。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晏改革盐政的作用。
|
16.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予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 (1)依据材料,概括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不同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
17.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1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办法的通知” 即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美帝国主义是今天中国人民的死敌”„„自1951年始,中苏领导人为抗战胜利纪念经常互致问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此后除《人民日报》等上发表有社论纪念抗战胜利外,其他纪念活动几近停滞,抗战胜利纪念日似乎被遗忘。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抗战胜利纪念逐渐被当作社会动员重要媒介,吸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1985年9月2日,上海晋元中学在沪西工人影剧院举行纪念大会;《解放日报》发表有陆怡的陆诒的《徐州会战中访李宗仁将军》、李直峰的《抗战期间的对日无线电侦破工作》等文章;彭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抗日战争过程中 “国民党统治区的正面战场,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军队包括东北军、西北军和其他地方部队的官兵,爱国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也为保卫祖国、抵抗敌人克尽了自己的努力,作出重要的贡献。 1995年8月12日,“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题书介展览”在香港举行,集中展出内地和台、港、澳地区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抗日战争的300多种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江泽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我这里要特别提到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战给予的人力、物力支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抗日胜利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抗日胜利纪念活动的特点以及原因。
|
18.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航海家郑和出使‘西洋’(今印支半岛、马表半岛、印尼、婆罗洲等地)的壮举。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今云南晋宁)人,回族,自幼入宫,改姓郑,为宫内太监。因为他既有能力,又是回教徒,所以被明成祖选中,负责远航。……公元1405年六月,郑和率领由62艘大海船2.9万余人组成的远洋舰队,由苏州刘家河出发,第一次出使南洋。最大的船,长100多米,宽几十米,可容纳1000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以友好的态度,交流所带货物,从事平等贸易。同时还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当地人民。……直到今天,索马里、坦桑尼亚等国,还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作为同中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 第三次出使到斯里兰卡时,还把大批金银供器、彩妆、织锦宝幡等,施舍给岛上的寺院,并建立石碑留念。……随同郑和出使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都各自把他们的海外见闻整理成著作。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搓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到各国的情况……郑和下西洋,前后历经30年,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大,都是后来的哥伦布、麦哲伦所不能相比的……而哥伦布、麦哲伦之流赤裸裸的强盗行径与郑和船队的君子风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活动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