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
|
2.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上,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据记载这种银元是印有西班牙国王头像的墨西哥银元(墨西哥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以银元作为赔款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 A.墨西哥银元世界通用 B. 清政府储有大量银元 C. 英国只接受第三方货币 D.清朝严格限制白银外流
|
3.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 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B.除贵族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 C.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D.除奴隶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
|
4.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但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时代的局限性。下列罗马法的原则属于这一类的是( ) A.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B.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C.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D.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
|
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 “地上(指社会)的平衡”指的是( ) 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B.英国议会制的产生与确立 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D.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
|
6.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美国宪法的设计者的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确立了共和制 B.实行民选政府制度 C.规定修宪程序 D.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显示了19世纪中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军海军编制的差异表明了( ) A.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B.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C.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
8. 难度:简单 | |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9. 难度:简单 |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
10. 难度:简单 | |
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
11. 难度:简单 | |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①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②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④是中国共产党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12. 难度:简单 |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3. 难度:简单 | |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
14. 难度:简单 | |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 )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C.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15.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 A. 十月革命 B. 雅尔塔会议 C.“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
16. 难度:简单 | |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象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由可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该材料主要说明了冷战( ) A.导致美苏之间不断上升的军备竞赛 B.促进不同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 C.避免了当时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D.推动亚非拉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
|
17.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 A.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C.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18. 难度:简单 | |
“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C.倡导不同的政体 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
19. 难度:简单 | |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
20. 难度:简单 | |
“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和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随与耶苏(耶稣) 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 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C.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
21.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着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 ) 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D.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
22.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 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③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
23. 难度:简单 | |
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 “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 B. 《义务教育法》的初步形成 C. 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D.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
24. 难度:简单 | |
“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 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完整统一。”与材料中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 A.《马拉之死》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
25.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历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动”具体表现。 材料二 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1688年确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1703年,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此后,英国女王再也没有行使国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院几乎都来自下院。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摘编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缪《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3)概括材料三钱缪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变动”的共同目的。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早期,军队的服役期非常短。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服役期变得越来越长,而符合征兵财产要求的公民越来越少。执政官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按照等级发给薪酬。……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他强化了长矛兵的地位,将长矛方阵置入军队主力之中。他将重步兵按照训练程度重新划分了军团,还极大强化了远程火力和骑兵。事实证明,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维护奴隶制国家确有实际效果,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权力在统帅们之间辗转,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 ——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材料二 1901年,清朝下令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并决定裁汰20%至30%的绿营和防勇,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直到清朝覆亡,总共只编成十四镇和十八个混成协(旅)、 又四标(团)及禁卫军一镇,约17万人左右。……为争夺“新军”的指挥权,激化了满、汉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于“新军”军官多选用国内外军事学校毕业生,对士兵也要求具有某些文化知识,从而为革命知识分子的活动提供了条件,最终使“新军”成为一支反清力量,这是清朝统治者始料不及的。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转》,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 ②苏格拉底 ③朱熹 ④黄宗羲 ⑤威廉·莎士比亚 ⑥卢梭 ⑦梁启超 ⑧陈独秀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