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二下期末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量”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令民自采炼。这表明  

A.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      B.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出现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落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图书馆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土、雇工

商人

占人总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成都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开封地区           D.明代苏州地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阻断了中外之间的经济交流

C.抵制了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D.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人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盖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继昌隆续丝厂        D.发昌机器厂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资料,1918 年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为70891捆,印度纱数量为39251捆;但是到1920 年中国进口日本纱为34177捆,印度纱数是为138996捆.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第一次世界        B.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

C.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涨        D.洋务企业的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37年2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制订《五年建设计划》,强调要立即举办钢铁、机器、电力、电料、制酸、制碱、炼油、酒精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这一举描的实施  

A.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为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D.有利于改善当时的国计民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79年7 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  

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B.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木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惊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 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 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西方学者说:“1945 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教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为90 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土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锅《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20世纪60 年代末和整个70年代,美国经历三严重的经济问:经济减速物价上涨1981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进行改革。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基础上里根政府提出了《经济复兴法案》。该法案可简要概括为:“减缓和稳定货币供给”、“降低税率”、“缩减政府福利支出”和“减少玫府干预”。经过改革,美国经济于1982年12月走出危机,并持续增长65个月,成为战后和平时期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问最长的一次;同时,通货膨张水平下降到3%~4%的较低水平,失业率在1988年底回落到5.3%

——摘编自朱太辉《美国里根政府改革的策略和战略值得借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及其不断深化的原因

(2)(原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里根政府的政策和之前的不同之处。综合材料一、二,归纳中美两国经济改革的相似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部分国家CDP 占全球GDP 总全比例表(单位:%)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清朝(中华民国)

32.9

17.2

8.9

大英帝国

5.5

24.1

21.1

美国

1.8

8.9

19.1

法国

5.5

6.5

5.3

德毒志帝国

3.9

6.5

8.8

日本帝国

3

2.3

2.6

上表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两项有关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均田的瓦解,农民大量亡,使租庸调制无法安史之乱后,国家去有效地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公元780年,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并全部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役;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等。                                           ——摘编自《唐史十二讲》《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有哪些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