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南郑州一中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

A.都非常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

B.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

C.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

D.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

A.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符合此评价的是

A.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B.废井田开阡陌

C.丁男受露田40亩,妇女20            D.耕者有其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以下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是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工商业市镇大批涌现③对外贸易发达④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清代晋商受传统观念影响            B.晋商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市场经济在农村占主导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推知

A.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B.清朝时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C.清朝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       D.政府放松了对贸易的监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产生于道光年间,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下不属于票号产生条件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快           B.货币流通量增加

C.地域性商人群体发挥了作用       D.传统钱庄信用崩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匾少,财厦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下列符合材料主张的是

A.农为邦之本              B.对农工商虞业一视同仁

C.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D.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2.5 倍。这一现象带来了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西方生产关系变革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人贫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C.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解读下表,不符合当时英国的是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A.工业制造品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

B.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C.主张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D.贸易优势基于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机器工厂         B.股份公司

C.垄断组织          D.跨国公司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严格管制商品经济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作者论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 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人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04年,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南通关庄土布得以在东北畅销,一年总销数在15万件以上。这一历史现象

A.主要体现了清末新政的进步作用

B.说明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主要是由于土布质量大大提高

D.有利于民族机器纺纱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世界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恢复国民经济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成立人民公社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62年与1961年相比,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 ,达到116.5亿斤;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1957年水平。农用拖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并有所发展。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农业中开展“大跃进”运动

B.中共中央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C.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施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贡大为上升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整顿金融,恢复信用              D.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C.未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D.没有可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也是在他的推动下,把苏维埃看作“势不两立的敌人”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的汽车制造进驻苏联。这表明

A.苏俄开始重点发展重工业

B.新经济政策淡化了苏俄的意识形态色彩

C.新经济政策消除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出台史慕德一哈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进口税率至53% ,但并未成功解决美国面临的困境。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非歧视最惠国原则.美国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借欧洲复兴推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大推动了美国实力的增长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以下不属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做法的是

A.反思应对危机的的策略,调整外贸政策

B.通过政府干预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C.组织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D.通过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美国经济霸权的削弱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以下主张与材料不一致的是

A.实行自由放任主义 

B.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

C.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

D.政府不能只充当经济的“守夜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以下是《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一览表》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发达国家间贸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1970

69.2

30.6

3.3

1975

46.6

38.4

7.2

1980

44.8

39.0

9.0

1985

50.8

35.3

9.0

 

 

 

 

 

 

①发达国家间贸易数据的变化受经济危机影响

②南北贸易数据反映了南北间的依存与合作

③整体数据表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整体上发展中国家经济有一定的提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人发展中国家的金额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是流到亚洲与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极少,他们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说明

A.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不同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 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 “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拙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为何没有达到目的?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举例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柯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一一罗斯福

材料三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 - 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济……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锐收,控制通货膨胀…… 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异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 -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l)根据材料一,亚当·斯密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何弊端?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撒切尔夫人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