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安徽蚌埠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甲骨文中“年”字的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为“人”字。而中国人也习惯地称“过春节”为“过年”形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为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

C.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D.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的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三者并存局面最早出现于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

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曾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率先开辟新航路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成为“海上马车夫”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地争夺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方向相同                  B.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

C.资本积累的需要                     D.扩大市场的需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表是1820年荷兰、英国、美国等人口从事三大产业分布状况统计表(资料来源:),由此可知:

A.工业革命开展,英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B.荷兰世界范围殖民地帝国地位的确立

C.受传统封建主义影响,美国工业发展缓慢

D.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读《1840——1913年中国机械进口海关税收(表1)》,它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如图2),导致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菜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A. 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 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的进步一直相互促进的,下列既有利于工业发展又有利于农民增收的措施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对外开放的实行                       D.设立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和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都在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从国际贸易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A. 贸易是否有自主    B. 国家是否独立

C. 贸易是否对等        D. 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情景模式”是常用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商人乘坐有轨电车谈生意

B.《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C.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D.同盟会会员用无线电话联络总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上述材料反映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持续时间长  对工业生产破坏大  波及范围广

A.            B.             C.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够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充分说明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D.“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就是全部由国家投资”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

C.邓小平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斯大林时建立集体农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年——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年——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C.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合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这里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 “关贸总协定”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漫画《时代的标志》(如图):广告牌上有麦当劳的标志,两边写着Welcome to Moscow (莫斯科),

下列选项中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A.经济全球化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B.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经济活动日益越国界

D.经济全球化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关闭广州港,“海舶悉行禁止”。

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廷下达“海禁海令”。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正月,下令禁止对南洋贸易。

——徐明德《论十四至十九世纪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的对外政策并分析其出台的直接原因。

(2)分析这两种政策对两国历史分别产生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经济区域化集体化和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两个显著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 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 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断全球化一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物价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材料二  1992年~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这种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2)1992年~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并分析这种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