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北枣阳一中高一下3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是我国古代实行过的几项重要制度,按其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是(  

①内阁制度

②行省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九品中正制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清朝盛行文字狱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京故宫中清朝中央某机构遗址有如下文字介绍:“……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随侍左右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参与决策D.掌管军队,谋划战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D.反割台斗争中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   )

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积极与共产党合作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新中国实行的既能体现民族平等,又能保证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制度(   )

A.民主改革B.和平共处

C.政治协商D.民族区域自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据统计,从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文数目来看,1954年宪法是14条,1975年宪法是2条,_____年宪法相关部分则有18条之多。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检举权、劳动权及公民权利实现的物质保障等方面。(   )

A.1980B.1982C.1984D.1986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以下为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   )

A.保护公民人格权B.已经十分完善

C.注重法律程序D.追求公平正义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果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他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

A.《十二铜表法》B.陶片放逐法

C.雅典公民法D.公民大会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

A.罗马公民之间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指的是古希腊的(   )

A.民主制度B.戏剧

C.哲学D.神话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B.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艾森豪威尔事后认为,提名沃伦乃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对把霍姆斯大法官送进最高法院,也曾追悔莫及。哈里•杜鲁门总统曾自我解嘲道:“无论你把什么人放在法院,他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权力高于总统

B.1787年宪法奉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C.总统和大法官代表不同政党的利益

D.美国地方和中央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首著名的《国际歌》是为纪念巴黎公社而谱写的。对于巴黎公社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B.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巴黎公社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发动农民参加革命,也没有外援

C.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革命不可能成功

D.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

A.《四月提纲》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一条“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并从近代化角度说明为何“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二,指出探索走“共和之路”的领导者;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走“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并说明与近代中国其它政权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①。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