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一中高一下期末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青铜               B.骨头                 C.铁            D.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读下图,这一农业耕作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战国                  B. 西汉             C. 唐朝                D. 南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奢侈之风盛行。许多达官贵人生活奢侈,追求享受。下列不是唐朝时期人们主要生活用品的是

A. 青瓷器             B. 唐三彩          C. 丝织品            D. 绒线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吴市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金为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束手,小户一日不就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B. 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

C. 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反映西班牙出现了

A. 商业危机           B. 商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机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触发生产力变革。”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人类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

A. 煤炭                B. 核能                C. 电气               D. 石油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谋深远虑,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此话最有可能在高度评价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发昌机器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 “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 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 物资供应紧张                                D.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集体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于

A. 1919年——1949年                           B. 1949年——1956年

C. 1956年——1978年                           D. 1978年——1997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扶持               B. 毗邻港澳

C. 科技领先               D. 资源丰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哪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婚姻特点的是

A. 我要自己找婆家

B. 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 孩儿无知,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作主

D. 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 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 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 通过互联网                              D. 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他们今天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采取

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C. 调节农业生产

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英国《每日邮报》爆料,2009年,全英有近500万处在劳动年龄的人失业在家,同时他们的家人也都没有工作。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庭全靠政府供养,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向政府伸手要钱,不愿再去工作了。这表明

A. 福利政策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

B. 福利已经发展成为公民权利

C. 福利的过度投入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英国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否定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D.列宁意识到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列日涅夫时期

C.戈尔巴乔夫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65年改革时,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赫鲁晓夫时期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这一变化,说明苏联改革

A. 加强了企业经营独立性

B.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 纠正了赫鲁晓夫的错误

D. 完全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发表讲话称:“全球金融市场需要重返纪律,假如没有纪律,就没有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材料的观点实际上是

A.稳定汇率                        B.实行浮动汇率

C.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06年《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 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B. 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 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 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

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C.贸易的自由化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D.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上海。轮船由最初的3艘增至1877年的30多艘,在各个口岸设有分局27处。从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7年(光绪三年,总盈利1221000两白银。

材料二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2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本决定宣布后的一定期限内,除按照定额留存种子和新收获的个人消费以外,将全部存储余粮上交给所在之乡。

材料二  (1)……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征收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2)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办法征集的少……

(3)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分别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材料一的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用材料二的政策取代材料一的政策?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材料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 “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