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在一群狗之中。这是因为( ) 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州与平民的矛盾 B.雅典僭主政治建立 C.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贵州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
2.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631年,雅典贵州、古代运动会冠军基伦试图利用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称王雅典。可是从乡村赶来的雅典平民反而帮助贵族把他们围困。雅典平民与贵族联合反对基伦暴动说明( ) A.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 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消失 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 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改革
|
3. 难度:中等 | |
《历史中的英雄》一文中说“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民主政治中体现这一思想措施是( ) A.设立公民大会 B.实利陶片放逐法 C.实行五百人会议 D.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
4.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改革者壮大了本国的实力 C.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
|
7. 难度:简单 |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 A.实利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
8. 难度:简单 | |
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均田”是指( )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C.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 D.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
9. 难度:简单 | |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10.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根本相同点在于( ) A.变法目的 B.变法方式 C.变法结果 D.变法影响
|
11. 难度:简单 | |
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某位领袖人物诞辰400周年,在瑞士占古老的日内瓦大学后边,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对这位宗教改革领袖人物地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拉开了序幕 B.主张简化教会组织 C.其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的依据 D.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大人物”
|
12. 难度:简单 | |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希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13. 难度:简单 | |
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了重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它将思想解放扩展到( ) A.人民大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
14. 难度:简单 | |
19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促进俄国的近代化 C.使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D.维护专制制度
|
15. 难度:简单 |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16. 难度:简单 | |
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 )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
17. 难度:简单 | |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
18. 难度:简单 | |
“谁识书生能救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话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
19. 难度:简单 | |
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因为康有为借助该书( ) A.考证儒家经黄典的真伪 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 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
20.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 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
21. 难度:简单 | |
德国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
2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告示,人们聚焦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1)从材料看对“解放宣言”有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 (2)“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对于这种赞誉,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
2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湖南成功,在北京失败。在湖南所以成功,因陈宝箴、黄俄外(黄遵宪)等都是政治家,资望才学,为旧派所钦重,凡所措施,有条不紊,成效卓著,反对者叫嚣咒骂,而事实俱在,不容抹杀。在北京所以失败,因康有为、梁任公(梁启超)都是言论家,资望不足,口出大言,而无实际,轻举妄动,弱点毕呈,一百日间,竟为光绪下变法特旨三四百道。及光绪觉悟康有为之不足恃,以驻日本钦差大臣之职予以公度,而不予有为,三诏严催公度攒程赴京,以图挽救,而时机已失,京变作矣。 ——《梁启超传》 材料二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紧急翘盼之至。 ——《光绪大事汇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的认识。
|
24. 难度:简单 | |
材料一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举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